新约全书简单大纲 第三部分书信
    新约的第三部分是书信。所谓书信,顾名思义就知道是一些信件形式的著作。神的灵感动使徒们写信给一些教会或个人,透过这些信来解明耶稣基督的救恩,并教导我们怎样活出救恩。

    这些书信可分为三大类:

    保罗书信——是写给不同的教会的(由罗马书到帖撒罗尼迦后书)

    教牧书信——是写给牧养教会的人的(提摩太前书到腓利门书)

    其它书信——是其它的使徒们写的(由希伯来书到犹大书)

    一.罗马书

    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教义专书,把基督教因信称义的道理清楚的陈述出来。这是神透过对旧约圣经有深刻研究,大有学问,并且是对神极热心的保罗写出来的,是每一个信徒都必须熟读的书。

    1.主题

    保罗在本书重复用了许多特别的字句,是其它的书信或作者少用的。

    书中常提到「罪」(74次),他指出人人都有罪。

    保罗在书中又提到「福音」(13次),「信」(75次),「义」(75次),「称义」(13次)。

    这些特别字句就构成本书的中心思想,它告诉我们罪人一个福音(好消息),就是罪人怎样可以因信耶稣基督而成为义人。

    因此,「因信称义的福音」就是本书的主题。

    2.分段

    本书的分段是相当明显的,它分成三部分:

    1)福音与世人的关系(一至八章)

    福音能使世上罪人成为义人。

    A.罪人(一至三:20)

    世人都是罪人,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有罪,都是罪人。

    B.义人(三:21至八:39)

    罪人也可以因为信耶稣成为义人。

    2)福音与犹太人的关系(九至十一章)

    福音既能使世人都成为义人,那么,神从前向犹太人的应许是否落空了呢?

    神的应许没有落空——保罗从三方面解答这问题:

    A.因得救在乎应许(九:1-9)

    B.因得救在乎拣选(九:10-十:21)

    C.因以色列人终得救(十一章)

    3)福音与生活的关系(十二至十六章)

    人成为义人以后,他应该怎样过义人的生活呢?保罗也是从三方面去讲解:

    A.教会生活(十二章)

    B.社会生活(十三章)

    C.肢体生活(十四至十六章)

    二.哥林多前书

    罗马书是保罗教义性书卷的代表作,哥林多前书则是生活性书卷的最具体作品,而且是有关教会整体生活的,是全教会信徒都要注意和阅读的。

    1.主题

    信中几乎都是保罗严严责备哥林多教会的话。为什么保罗要这么严厉责备教会呢?因为哥林多教会,有许多不能荣耀神的事发生。

    保罗要信徒「在身子上荣耀神」(六:20)。

    在信中保罗用了好几个字来形容教会。他们是「蒙召作圣徒的」(一:8),是「神所耕种的田地」(三:9),「所建造的房屋」(三:9),是神的殿(三:16,六:19),是神重价买来的(六:20)。保罗要人认识信徒和教会的真正身分。当人真认识这身分时,人才知道要在身子上荣耀神。

    因此,「在身子上荣耀神」是本书的主旨和主题。

    2.分段

    本书明显分成两大部分:

    1).责备教会的弊端(一至六章)

    A.责备结党(一至四章)

    B.责备**(五:1-13)

    C.责备争讼(六:1-8)

    D.责备**(六:9-20)

    2).解答教会疑难(七至十六章)

    A.婚姻问题(七:1-40)

    B.吃祭物问题(八:1-十:33)

    C.蒙头问题(十一:1-16)

    D.守圣餐问题(十一:17-34)

    E.恩赐问题(十二至十四章)

    F.复活问题(十五章)

    G.捐献问题(十六:1-9)

    H.结语问安(十六:10-24)

    三.哥林多后书

    哥林多后书虽然也是保罗写的,但其作风却和前书完全不同。

    前书是甚有系统地论述一些基督徒生活的伦理,后书则是无严密组织的感言。前书是冷静地分柝问题,后书则是一字一泪的分诉心事。

    哥林多后书可以说是保罗流露最浓厚感情的一本书,他的喜、怒、哀、乐都在字里行间显示出来。想起神恩就喜乐,看见人心硬就忧愁,听见人敌挡神的工就忿怒。

    一.主题

    保罗在这封信里有安慰,教导,劝勉和责备。但是无论那一样,我们都看见保罗的心都是为了教会,为了信徒。

    信中常出现一些类似的话:

    「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

    「我们并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乃是帮助你们的快乐.因为你们凭信纔站立得住。」,「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

    「我说这话、不是要定你们的罪.我已经说过、你们常在我们心里、情愿与你们同生同死。」

    这些话说明什么事呢?用保罗自己的一句话来说「凡事都是为你们。」(四:15)

    因此这本充满感情的信,主题就是「一切为了教会」。

    二.分段

    大概因为本书太重感情,因此本书不像前书那样段落清析分明,组织严谨。但是本书仍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1.回顾与解释(一至五章)

    A.回顾(一:1-11)

    回顾所认识的神和所受的患难。

    B.解释(一:12-五:21)

    解释改变行程的原因和使徒的职份。

    2.劝勉与提醒(六至九章)

    A.劝勉(六:1-七:16)

    不可徒受神恩

    要分别为圣

    B.提醒(八:1——九:15)

    要完成捐献

    3.辩护与警告(十至十三章)

    A.辩护使徒的凭据(十至十二:13)

    B.警告不再宽容(十二:13-十三:14)

    四.加拉太书

    加拉太书是保罗书信中最重要的第二本教义性书卷。这两本书都是强调因信称义的道理,但是两书的重点有所不同。罗马书较着重罪人怎样可以因信称义,而加拉太书则着重因信称义的人才得真自由。

    一.主题

    本书有很浓厚的味道告诉我们,人在律法之下常为奴。亦告诉我们人在基督里就成为儿子,不再受约束。

    信中不断有经文论到在基督耶稣里的救赎、自由。例如:

    「基督照我们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一:4)

    「因为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作奴仆。」(二:4)

    「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五:1)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五:13)

    我们可以说「福音使人得自由」是本书旳主题。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为三段:

    1.福音的真确性(一至二章)

    保罗先指出,他所传使人得自由的福音是真确的。

    A.从它的来源看(一章)

    它的来源是出自神

    B.从它的对证看(二章)

    从几方面的接触,证明它的真实。

    2.福音的超越性(三至四章)

    保罗责备加拉太人不知福音的超越性。

    A.福音使人得圣灵(三:1-5)

    这是加拉太人的经验

    B.福音使人称义(三:6-14)

    这是旧约的应许

    C.福音使人成后裔(三:15-22)

    这是神的约

    D.福音使人身份恢复(三:23-28)

    这是律法的功用

    E.福音使人得产业(四:1-20)

    F.福音使人真自由(四:21-31)

    3.福音的实践(五至六章)

    保罗解明人在基督的福音里可实践自由。

    A.真自由的定义(五:1-15)

    B.真自由的表现(五:16-六:10)

    C.真自由的保持(六:11-18)

    五.以弗所书

    以弗所书虽然不是保罗书信中最重要的一本,但却是最深的一本。所谓深不是指文字深,乃是指境界深,属灵意义深。书中没有理论上的雄辩,但却将属灵真理指陈出来。

    一.主题

    本书常用「在基督里」(六次),「主里」(三次)及「丰富」这个字(六次)。

    本书虽只有六章,但却十三次用「教会」这字。教会就是那些信主耶稣的人,就是那些在基督里的人。

    由此,我们看见这本书是本论到教会真理的书,它论到教会在基督里享受的各种丰富。因此,我们给这本书一个题目:「在基督里的丰富」。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成两大段:

    1.理论部分——在基督里的丰富(一至三章)

    A.属灵的福气(一章)

    B.得救的恩典(二章)

    C.成后裔的奥秘(三章)

    2.生活部分——在基督里相应丰富生活(四至六章)

    A.教会生活(四:1-16)

    B.灵性生活(四:17-五:21)

    C.家庭生活(五:22-六:9)

    D.灵战生活(六:10-24)

    六.腓立比书

    腓立比教会是保罗在所谓马其顿呼声下到那里创建的,可说是欧洲第一间教会。这间教会和保罗有极亲密的关系,因听见保罗下了监而担心,保罗就写信给他们。一方面安慰他们,另一方面也透过这书信,流露出丰盛属灵生命的本质。

    一.主题

    本书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

    本书不是保罗对别人述说一些理想,乃是他的真实情况,是他生命的实况。属灵生命到底不是一些理论,而是活生生的表现出来。

    本书到处见到喜乐(几乎每一章都出现),亦到处见到以主为生命、生活中心的见证;时时高举基督,事事为基督的情操。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文,都在本书出现,例如:

    「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一:18),「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一:20),「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一:33)。这类的经文太多了,这些经文都是丰盛生命的表现。

    因此,这本书是流露生命的书,是以基督为中心的书,我们可以给它一个题目:「基督是我们的一切」。

    二.分段

    本书共四章,刚好分作四段:

    1.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一章)

    如果基督是我们的一切,那么基督就是我们的生命。

    A.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一:1-11)

    以基督的生命为生命的人,一定是体会基督的心肠,挂念祂所挂念的人。

    B.关心基督福音的广传(一:12-18)

    以基督生命为生命的人,必关心福音的传播,不受环境和人的限制。

    C.为别人而存活(一:19-30)

    以基督的生命为生命的人,必不为自己的利益而筹算,乃为关心别人的长进而活。

    2.基督是我们的心(二章)

    如果基督是我们的一切,那么基督的心就是我们的心。

    A.合一的心(二:1-4)

    以基督的心为心的人,他必有合一的心。

    B.谦顺的心(二:5-18)

    以基督的心为心的人,必像主一样有谦卑,顺服的心。

    C.挂念主工的心(二:19-29)

    以基督的心为心的人,必会关心主的事工。

    3.基督是我们的标杆(三章)

    如果基督是我们的一切,那么基督就是我们的标杆。

    A.从前错误的标杆(三:1-6)

    以自己为中心,是错误的标杆。

    B.现在正确的标杆(三:7-21)

    正确的标杆就是以耶稣基督为人生的标杆。

    4.基督是我们的力量(四章)

    如果耶稣基督我们的一切,那么基督就是我们的力量,我们可以靠着祂作成一切。

    A.靠主站稳(四:1-3)

    B.靠主喜乐(四:4-7)

    C.靠主处环境(四:8-23)

    七.歌罗西书

    罗马书和加拉太书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着重在讲因信称义。同样,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亦有相似之处,都是论到教会,论到在基督里的丰富。不过,罗马书和以弗所书注重解明道理,而加拉太书和歌罗西书则比较注重纠正错误。

    加拉太教会的错误是犹太基督徒所造成的,而歌罗西教会的错误则是受理学,人的智能所影响。保罗有见及此而写信去纠正他们的错误。

    一.主题

    细读本书,我们会发现一些特别句,例如:「知道」,(共八次),「丰盛、丰富、丰足」(共六次)。当然「基督」这个字更是出现了三十次。这些重复的字句就是保罗所着重要告诉歌罗西教会的。

    歌罗西教会因为受理学,小学的搅扰,保罗就要告诉他们,希望他们知道一切的丰盛都在基督里,不必再往外找。

    我们可以给本书一个题目:真知道基督里的丰盛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作两段:

    1.理论上要知(一至二章)

    A.知道神是一切的丰富一:1-14

    B.知道基督是一切的丰富一:15——二:23

    a.祂是首(一:15-23)

    b.祂是神的奥秘(一:24-二:7)

    c.祂是一切的丰盛(二:8-23)

    2.生活上活出知(三至四章)

    A.求上面的事(三:1-4)

    B.活出新人的样式(三:5-10)

    C.活出爱的特质(三:11-四:6)

    D.问安(四:7-18)

    八.帖撒罗尼迦前书

    「搅乱天下的」是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所得到的罪名,其实也是一个美名。他所到之处,福音就在那里传开,人的生命就起了变化,不信的人因为妒忌而煽起动乱。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用了三个星期时间,引领了好些人信耶稣,不信的人同样引发动乱。然而,这三个星期所结的果子就成了日后帖撒罗尼迦的教会。

    一.主题

    「在神我们的父面前、不住的记念你们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

    (v.3)是本书最重要的一节经文,可算是本书的钥节。

    而本书论到帖撒罗尼迦信徒时常论到他们的信心(十三次);爱心(八次);盼望、指望(四次)。同时保罗在字里行间都是和他们谈及这些问题。

    保罗在信中指出:工作的成果是出于信心,完美的生活是出于爱,坚忍地存活是出于盼望。

    因此,「信望爱」就是本书的主题。

    二.分段

    本书主要分成两部分。

    1.回顾(一:1——3:13)

    回顾目的是要提醒信徒一切的工作成果都是出于信心的功夫。

    A.帖撒罗尼迦教会信心的工夫(一:1-10)

    B.保罗信心的工夫(二:1-3:13)

    A.在大争战传福音(二:1-12)

    B.在逼迫中挂念信徒信心(二:13-三:13)

    2.劝勉(四至五章)

    劝勉的目的是要信徒过美好的生活。

    1).爱的生活(四:1-12)

    爱的生活要更加勉励。

    A.爱神——在圣洁上更加勉励(四:1-8)

    B.爱人——在相爱上更加勉励(四:9-10)

    C.爱己——要作安静人(四:11-12)

    2).盼望的生活(四:13-五:28)

    A.主再来的盼望(四:13-18)

    B.活在主再来的盼望中(五:1-28)

    九.帖撒罗尼迦后书

    大多数人都相信,保罗写完前书不久之后即写后书,前后相隔可能不到一年工夫。他这样急要写后书给帖撒罗尼迦的教会,一定是有原因的。从本书的内容看来,很可能是有人误解了主再来的道理,甚至冒保罗的名传假道理迷惑信徒,于是赶紧写信给他们,纠正一些错误。

    一.主题

    细读本书,我们很容易看见保罗一直谈到主再来。(一:7-10,二:1-12)他安慰和鼓励信徒等候主再来,他也教导和纠正他们有关主再来的真理。

    他劝勉信徒要站立得稳,并劝他们要坚守所学习到的真理(二:15)。在主再来的荣光中,不但要遵守所学的,更要殷勤作工,等候主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正确等候主来」是本书的主题。

    二.分段

    本书有几次用「弟兄们」这句话,把这句话归纳起来就是本书的分段。

    1.感谢和鼓励(一:1-12)

    A.因他们的表现而感谢(一:1-4)

    B.因他们的苦难而鼓励(一:5-12)

    2.纠正和安慰(二:1-17)

    A.纠正错误道理(二:1-12)

    B.安慰坚守真理(二:13-17)

    3.劝勉和劝告(三:1-18)

    A.劝勉持守主道(三:1-5)

    B.劝告正确候主来临(三:6-18)

    十.提摩太前书

    这是教牧书信的第一本,是保罗写给他的助手,亦是他属灵的儿子提摩太的。提摩太那时可能在以弗所(一:3),这间教会不易牧养,因为已有相当规模,又有恶人搅扰;加上他身体比较弱,可能有胃病,又比较内向,胆怯,故保罗写信安慰鼓励他。

    一.主题

    细读这封教牧书信,我们会看见保罗教导提摩太怎样去处理教会各方面的问题。牧养教会不容易,因为那都是人的问题。

    信里给我们看见有异端(一章),有长执的按立(二章),又有各方面的人事问题和安排,这些都需要有经验的人指导和教导。于是保罗逐一加以指示。

    本书的主题可以说是:工人与工作,或工人的工作。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成三部份:

    1.防异端(一:1-二:7)

    A.异端的道理(一:1-11)

    B.保罗的见证(一:12-17)

    C.提摩太应做的事(一:18-二:7)

    2.处行政(二:8-三:16)

    A.教会的次序(二:8-15)

    B.长执的选拔(三:1-16)

    3.理人事(四至六章)

    A.对信仰动摇的人(四:1-16)

    B.对长幼(五:1-2)

    C.对寡妇(五:3-16)

    D.对控告(五:17-25)

    E.对主仆(六:1-2)

    F.对有软弱的人(六:3-21)

    十一.提摩太后书

    据说保罗在写了前书之后四年左右,再写第二封信给提摩太。这时保罗已在罗马坐监,并且他深知自己在世的年日无多,快要走完人生的路程。他深深认识提摩太这位属灵的儿子,故赶紧写封信坚固他,教导他如何作传道人。

    一.主题

    本书常用「你」字。共四十四次(前书有32次),比任何一卷教牧书信都要多,可见本书是比较注重个人。

    同时本书保罗很着重和提摩太谈到个人的品质、品格问题。例如:要刚强(一章),要有受苦心志(二:3),要好好解经(二:14-16),圣洁(二:21),要忠心传道等等。

    本书给我们的印像,是保罗教导提摩太怎样做一个好传道。前书注重工作,后书则注重人。

    我们可以给本书一个主题:作个好传道人。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成两大段:

    1.在目前的试炼下作好传道(一至二章)

    保罗写信时正在罗马监中,出监无望,他教提摩太怎样做个好传道人。

    1)不以福音为耻(一章)

    A.因他的信是真的(一:3-5)

    B.因神赐的是刚强(一:6-7)

    C.因福音是神的大能(一:8-11)

    D.因深知所信的(一:12-14)

    E.因有人勇敢(一:15-18)

    2)要刚强(二:1-13)

    在不同的角色上表现出来。

    3)要作无愧工人(二:14-18)

    要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4)要作贵重的器皿(二:19-23)

    圣洁就是贵重器皿

    2.在将来的难处下作好传道(三至四章)

    A.要敬虔度日(三:1-17)

    B.要专心传道(四:1-21)

    十二.提多书

    提多是保罗所爱的另一个属灵儿子。他是个希腊人,未曾受过割礼(加拉太书二:3),大概是保罗早年传道时带领信主的。保罗完成第一次布道旅程之后,曾上耶路撒冷开使徒长老大会,带了提多同去(加拉太书二:1),可见他信主相当早。他成为保罗传道事业上的好帮手,常被保罗差来差去,为主的事工奔波、劳碌,甚被保罗器重。

    保罗写此书信时还很自由,还可以去尼哥波立(三:12)。他很挂念这位得力助手,但在未有机会见他之前,先写此信,教导他怎样作传道。

    一.主题

    读这信,我们很自然的觉得保罗在教导提多怎样作传道,特别是有关怎样面对各样不同的人。

    保罗希望提多所「讲」的要合真理(二:1),希望他从保罗所学到的要向信徒「讲明」(二:15),而且把那些真实可信的「切切实实的讲明」(三:8)。所谓讲明,明显就是教导。传道人就是要好好教导、教育会众,使人走在神的心意中。

    我们可以给本书一个题目:工人与教导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保罗教导提多怎样教导信徒去面对不同的人。

    1.对教会的人(一至二章)

    A.对长老的选举(一:1-9)

    B.对传错误道理的人(一:10-16)

    C.对不同年龄的人(二:1-8)

    D.对作仆人的人(二:9-15)

    2.对社会上的人(三章)

    A.对掌权的人(三:1-8)

    B.对好辩的人(三:9-15)

    十三.腓利门书

    这是保罗写的最后一封「教牧书信」,是写给事奉主的一家人的。他们一家三口都热心事奉主,以家为教会。亚腓亚是腓利门的妻子,而亚基布则是他的儿子。腓利门可能出自有钱人家,故有奴仆,而阿尼西母曾是其中之一。

    保罗大概是第一次在罗马坐监时带了阿尼西母信主,并视他如儿子,但眼看自己年日无多,就希望腓利门和阿尼西母之间的「恩怨」能早日化解,使在主里能真正成为弟兄。基督是叫人和睦,能消除人类间的阶级隔膜。

    一.主题

    本书三次用爱心这词。

    本书亦充满了爱的温馨:腓利门的爱心使人大有快乐,畅快和安慰;保罗的爱心视奴仆为心上人。

    保罗希望腓利门的爱心再一次显出实际,而他自己也实际地显明了爱心。

    因此,「爱心的实际」可以是本书的主题。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成三段:

    1.闻说腓利门的爱心(v.1-7)

    A.传闻于教会(v.4-6)

    B.传到保罗耳中(v.7)

    2.保罗爱心的实际(v.8-14)

    A.用爱心求人(v.8-10)

    B.用爱心处事(v.11-14)

    3.盼腓利门再显爱心的实际(v.15-25)

    A.收纳曾离开他的人(v.15)

    B.收纳曾是奴仆的人(v.16-17)

    C.收纳曾亏欠自己的人(v.18-20)

    D.为保罗预备住处(v.21-25)

    十四.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是一本和旧约最有关连的书,全书直接引用旧约经文有三十九次之多,此外,更是从头到尾都和旧约有关,以新约的亮光来论述旧约的事。

    从这书里,我们看见旧约是新约的基础,新约是旧约的表明。

    一.主题

    本书的中心是主耶稣。

    作者常将主耶稣和其它东西,特别是旧约所提到的东西比较。比较的结果是:耶稣更好,更美。

    全书「更美」这字共出现十二次之多。

    因此,本书是一本论更美之书,「主耶稣比一切更美」。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作三大部份:

    1.耶稣——更美的拯救者(一至七章)

    耶稣的本性、位分是更美的拯救者。

    A.比天使更美(一至二章)

    B.比摩西更美(三章)

    C.比约书亚更美(四:1-13)

    D.比亚伦更美(四:14-七:28)

    2.耶稣——更美的约(八:1-十:18)

    耶稣的成就是更美的约。

    A.更美的地点(八:1-5)

    B.更美的应许(八:6-13)

    C.更美的条例(九:1-22)

    D.更美的果效(九:23-十:18)

    3.耶稣——更美的路(十:19-十三:25)

    耶稣提供的方法是更美的路。

    A.信心使人靠近神(十:19-39)

    B.信心使人得神喜悦(十一章)

    C.信心使人生忍耐(十二章)

    D.信心使人生活正常(十三章)

    十五.雅各书

    这卷使改革者马丁路得大为头痛的书,是基督徒必读的书。它是由主耶稣肉身的弟兄雅各所写的。主的弟兄雅各后来信了主,为人敬虔,甚得信徒看重,与彼得,约翰被誉为教会三大柱石(加拉太书二:9)。他写这书,让信徒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因信称义,免得人以为信主的人什么都可以做,害己误人。

    一.主题

    行为一字在本书出现十二次之多,为全圣经之冠。

    雅各很注重信徒实质的生活表现,认为这是信主的人应有的表现。他细微地描写日常生活中诸如:试探,贫富,舌头,行程等,都要求信徒要有合宜的表现。他斥责没有行为的所谓信心,他强调真信心必在行为上有所表现。

    因此本书的主题是:有行为的信心。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为三大段:

    1.试探与信心(一章)

    A.面对试探的态度(v.1-11)

    B.试探的来源(v.12-18)

    C.胜过试探的方法(v.19-27)

    2.行动与信心(二章)

    A.不分等级(v.1-13)

    B.不徒有言语(v.14-26)

    3.敬虔与信心(三至五章)

    A.舌头(三:1-12)

    B.圣别(三:13-四:12)

    C.等候(四:13-五:12)

    D.祷告(五:13-20)

    十六.彼得前书

    据推断,彼得是在主后62-64年之间写这封信。这时起,教会就开始受大逼迫。虽然教会在一开始时也曾受到逼害,但很快便平息,信徒还可以自由到各处传福音,创设教会。但64年之后,基督教被判为反动势力,信徒的活动就转到地下。于是彼得就趁他还活的时候,赶快写信给信徒,鼓励他们。

    一.主题

    「试炼」和「试验」这些字句在本书出现了四次。「苦」,「苦难」和「受苦」这类字眼更出现了十八次之多。可见这本书是与苦难,试炼有关。

    彼得曾经苦难,现在眼见苦难又即将临到,于是写信告诉信徒怎样面对。

    「得胜苦难的试炼」是本书主旨。

    二.分段

    彼得从两方面告诉我们怎样去胜过苦难的试炼:

    1.得胜目前的苦难(一至四:11)

    以阿门为结束。阿门即诚心所愿。

    A.因有活泼的盼望(一:1-21)

    B.因有活泼的道(一:22-二:3)

    C.因有活石(二:4-10)

    D.因是客旅(二:11-三:11)

    E.因有受苦的榜样(三:12-四:11)

    2.得胜将来的苦难(四:12-五:14)

    亦以阿门作结束。

    A.要欢乐(四:12-19)

    B.要忠心(五:1-4)

    C.要谦卑(五:5-6)

    D.要儆醒(五:7-14)

    十七.彼得后书

    这是彼得最后的信,是他快要脱离地上的帐棚时写的。两封信都带给人盼望,但却有些不同:

    前书较着重于教信徒对外——当有试炼时如何应付

    后书较着重于教信徒对内——当有异端时如何对付

    前书较强调恩典——在艰难中要靠恩刚强

    后书较强调知识——在异端流行中在知识上长进

    前书较多鼓励劝勉——在患难中给信徒鼓舞

    后书较多责备——指责混乱教会的人

    一.主题

    信中常题到主再来和世界末了的情况,以激发信徒的心。

    书中也出现「盼望」这句话两次。人的盼望是建造在对将来世界的发展和主再来的知识上。人有这些坚定不移的知识,人就有坚定的盼望。

    因此,本书的主题可以说是:「真知识和盼望」。

    二.分段

    本书共有三章,刚好构成本书的三个段落:

    1.真知识(一章)

    1).真知识的获得(v.1-11)

    2).要得真知识的原因(v.12-21)

    A.怕机会无多(v.12-15)

    B.怕被人欺骗(v.16-18)

    C.怕人随便解释(v.19-21)

    2.假师傅(二章)

    A.假师傅的害处(v.1-3)

    B.假师傅的结局(v.4-11)

    C.假师傅的表现(v.12-22)

    3.真盼望(三章)

    A.末世的假道理(v.1-7)

    B.末世的真情(v.8-13)

    C.该有的态度(v.14-18)

    十八.约翰壹书

    为了介绍耶稣基督的神性,约翰写了约翰福音。为了维护耶稣基督的神性,他写了约翰壹书。

    一.主题

    约翰在本书里很注重讲「里面」。

    很注重要住在主里面,神住在人里面。也很注重神的性情,特质在人里面。

    里面,是真正的关系。约翰很在意人与神的关系,人若与神有正常的关系,他就常与神有正常交通。人若与神有正常关系,那么他亦与人有正常的关系和交通。

    本书的主题可以说是:「与神与人的相交相通」。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成四大段,每段几乎都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以认识主开始,以相爱或圣洁生活结束。

    1.相交(一:1-二:11)

    A.耶稣是神子——相交的根据(一:1-4)

    B.光明生活——与神相交——圣洁(一:5-10)

    与人相交——相爱(二:1-11)

    2.真理(二:12-三:24)

    A.耶稣是神子——真理的根基(二:12-29)

    B.光明生活——圣洁——表明属神(三:1-10)

    相爱——表明属真理(三:11-24)

    3.真假灵(四:1-21)

    A.耶稣是神子——辨别真假灵的根据(四:1-6)

    B.光明生活——相爱——神子内住的证据(四:7-21)

    4.永生(五:1-21)

    A.耶稣是神子——得永生的根据(五:1-13)

    B.光明生活——圣洁——得永生的表现(五:14-21)

    十九.约翰二书

    约翰自称为长老,可见他已有一把年纪了。这位老约翰并没有因为年老而变得胡涂,反而头脑清醒,道理分明,慈祥仁爱,从短短的信流溢出来。

    一.主题

    书中常出现一些特别字句:「真理」(共五次),「命令」(共五次),「教训」(有三次),「爱」或「相爱」(共六次)。

    真理是神的话,命令也是神的话,教训同样是指神的话。因此本书注重讲真理,就是神的话。爱和彼此相爱都是爱,因此本书也着重讲爱。

    明显的本书的中心就是论到真理和爱,是论到真理和爱的关系。

    因此,「真理的爱」可以说是本书的主题。

    二.分段

    本书可以分成两部分:

    1.有真理的就要爱(v.1-3)

    一个人若宣称他是属神,是有真理的,他就应该有爱。

    A.约翰爱教会(v.1)

    B.爱是因有真理(v.2-3)

    2.爱得合真理(v.4-13)

    但是,人却要爱得合乎真理,不是胡乱地爱。

    A.约翰爱因人行真理(v.4-6)

    B.不合真理的不能爱(V.7-13)

    二十.约翰三书

    年老的约翰像父亲一样,叮咛该犹,教导他要做一个身体与灵魂都一齐兴盛的基督徒。教会里的人,人品复杂,良莠不荠,约翰教人要懂得分别。

    一.主题

    本书常题到「真理」(共五次)。亦常题到见证或证明(共五次)。

    书中约翰称该犹为亲爱的弟兄,因为该犹可爱,亦满有爱心。约翰希望这位他所爱的人能作一个有真理又有见证的人。一个人若拥有真理,他一定有爱,一个有爱心的人必有见证。

    本书的主题可以说是「真理与见证」。

    二.分段

    本书共题到三个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正好把本书分成三段。

    1.有真理的该犹(v.1-8)

    A.兴盛的灵性(v.1-2)

    B.按真理而行(v.3-4)

    C.行真理的爱(v.5-8)

    ——接待客旅

    2.没有爱的丢特腓(v.9-10)

    A.好为首(v.9)

    B.不接待人(v.10)

    3.行善的低米丢(v.11-15)

    A.属神的低米丢(v.11)

    B.有见证的低米丢(v.12-15)

    二十一.犹大书

    雅各、约西、犹大和西门是耶稣肉身的弟弟(马可福音六:3)。这些弟弟起初还是不大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不信祂就是那要来的救主(约翰音七:5)。也许是看见主耶稣受苦和复活之后,就信服了主,并且事奉祂。犹大这位三弟,也称耶稣为主,为基督,也起来为传扬祂,并为祂的真道而写了这书。

    一.主题

    凡读本书的人都很容易看见,犹大不断批判传异端的人。他把这些人的错误,表现和结局说明出来,目的是要揭发他们,并要提醒信徒要知所分辨,不要作胡涂人。

    本书的主题是清楚的,因为犹大一开始就把它指出来:「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v.3)。因此,「为真道争辩」就是本书的主题。

    二.分段

    本书的分段很简单,只分两段:

    1.异端的错误和表现(v.1-16)

    1).基本的错误(v.1-4)

    A.来源不正——偷进来

    B.道德不对——放纵情欲

    C.信仰错误——不认耶稣是救主

    2).历史的殷鉴(v.5-11)

    3).行为的表现(v.12-16)

    2.信徒应有的态度(v.17-25)

    A.持守使徒的教训(v.17-19)

    B.自我操练(v.20-25)

    廿二.启示录

    约翰可能是最迟离开世界的使徒,而约翰所写的启示录则是圣经最后的一卷书。神感动约翰,把世界末来的演变和人类的何去何从写出来,让人知所准备,免得事情发生时,手足无措。

    一.主题

    启示录的主题是相当清晰的。

    书中虽然有很多象征性的叙述,但读者仍然知道那是关乎将来要发生的事。

    而事实上,本书一开始即明讲这书是关乎「必要快成的事」(一:1),「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一:19)。

    书中除了头三章是论到当时七教会的事以外,由第四章起就论到将来必成的事。而这个将来是指什么时候?是那一段的「将来」呢?读者一定会发觉,书中不断谈到灾难的事和最后新天新地的事,因此,我们可知是有关将来世界的终局的事。

    我们可以用「将来必成的事」作为本书的主题。

    二.分段

    约翰在书中告诉我们他一共有四次被圣灵感动(一:10,四:2,十七:3,廿一:10),这四次感动天然地把本书分成四段。这四次感动是有关现在的事和将来必成的事。

    1.第一次感动(一至三章)

    看见现在的事——七教会的事

    A.得启示的背境(一:1-11)

    B.教会的主(一:12-20)

    C.给七教会的信(二至三章)

    2.第二次感动(四至十六章)

    看见将来必成的事——七年灾难的事

    A.得启示的背境——天上的异象(四:1-五:14)

    B.七印灾难——社会性(六:1-17)

    神的保守(七:1-17)

    C.七号灾难——天然界(八:1-九:21)

    神的保守(十:1-十五:8)

    D.七碗灾难——个人性(十六:1-21)

    3.第三次感动(十七至廿章)

    看见将来必成的事——结局的事

    A.假教会的结局(十七章)

    B.世界经济的结局(十八章)

    C.假三位的结局(十九至廿章)

    4.第四次感动(廿一至廿二章)

    看见将来必成的事——新天新地的事

    A.新天新地的福乐(廿一:1-8)

    B.新天新地的荣美(廿一:9-廿二:5)

    C.新天新地的实在性(廿二: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