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1—10
    三月一日

    圣洁的蓝线

    在底边的繸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使你们纪念……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上帝。”(民15:38,40)

    北欧和亚洲的森林里,有一种叫银鼠的小动物。冬天一到,这种银鼠的毛会变得纯白如雪。为了使白毛不被**,它们会本能地加以保护。

    猎人就充分利用银鼠这种不寻常的特性去捕捉它们。他们不是做一个陷阱,而是追寻到它们的窝——通常是在岩石间的缝隙,或是老树上的凹洞。猎人在鼠窝的入口处和窝里撒些煤灰,然后放猎犬去寻找银鼠。受惊的银鼠往自己的家逃,但它们因家里的脏乱而不肯躲进去。它们为了保持毛皮的洁净不被污染,宁愿被猎犬捉住。对银鼠来说,洁净比生命还宝贵。

    父上帝要他的子民不计任何代价和这个世界的污秽隔离,在今天读的经文中,父上帝告诉犹太人在衣服的接缝处放一根蓝线(民15:38)。每当犹太人看到蓝色时,就会记起上帝对他们生命所设定的神圣目的,并要与罪恶保持距离。

    我们是否时常提醒自己关于生命那崇高而神圣的目的呢

    父上帝,现在就帮助我们,

    在你的脚前谦卑;

    把罪恶的念头一一带走,

    使我们心里干净又纯洁。

    在世界上生存最好办法就是活得高尚。

    三月二日

    徒劳的吵闹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弗4:31)

    有位法官常被一位律师冷嘲热讽地调侃着,他非但没施压要他闭口,还面带笑容地咬着自己的铅笔,人们都对他竟有如此的耐心百思不解。

    在一个晚宴上,有人就问他:“你为什幺不对那位目空一切的律师采取行动?”法官放下刀叉,用手托着腮说道:“我们镇上有一位寡妇,她养了一条狗,每逢满月时,那条狗就整夜吠个不停。”然后法官就安静地继续吃他的食物,另有一人问道:“但是,法官,这跟狗和月亮又有什幺关系?”他回答:“哦,月亮只会继续地发出光芒。”在所有的罪中,没有比毁谤更会乘隙而入了。当我们被冤枉时,自然的反应就是以牙还牙。然而真正像基督的明证,就在于能以德报怨,并继续为主而活。我们应当像我们的救主一样,他即使被误会、诽谤、并上了十字架,都没有以恶报恶(可15:3-5;彼前2:21-23)。

    求主赐下恩典,使我今日虽处在那些讨厌的人之中,仍继续为主发光。

    无论天父给我的是什么,

    我都要感恩地承受这爱;

    无论恶意来自朋友或敌人,

    我都要以恒久忍耐去爱。

    以同样的方式响应未必都是好的。

    三月三日

    像大师级的人物

    “……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

    一位年轻的男孩在一位已逝的意大利画家的画室前敲门,当门打开时,他解释道:“夫人,可否请您将大师的笔送给我?”

    这位一心想当艺术家的男孩,希望能有大师的笔触,那位女士把画笔放在男孩的手里,还请他画画看。

    他费了最大的劲去画,但很快就发现他用大师的笔画,并不比用自己的笔画得更好。那位女士于是说:“记住,你绝对画不了大师那么好,除非你有他的神韵。”

    同样的,没有重生的人若想过讨上帝喜悦的生活,一定会失败及失望,因为没有圣灵的内住,他们根本办不到。

    也许你已经重生了,基督的圣灵也住在你里面,然而你仍觉得无力。原因可能在于你虽然得着所有的圣灵,但圣灵却没有得着整个你。因此你必须把你所有的野心及欲望都交给他掌管才行。

    你服事基督有多大的能力及果效,恰与你降服于基督有多少成正比。

    哦,亲爱主,愿我脱离老我,

    完全属你,

    愿我不再是我,

    而是基督在我里面活。

    唯有我们退居幕后,基督才能被彰显。

    三月四日

    鹈鹕的传奇

    “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徒20:24)

    当我得知在宗教艺术里,鹈鹕一直被视为自我牺牲的象征时,我感到惊讶。多年来,我沿着佛罗里达州西海岸一带钓鱼,亲眼观察过这种奇怪的鸟儿,我感觉到它们比较像不劳而获的懒惰虫,而不像自我牺牲的圣者。在那奇怪的眼神之下隐藏着贪婪的心,在那里垂涎我所钓上的每一条鱼。有时,它们甚至在我还没收钓线以前,就试图拦截我所钓到的鱼。

    事实上,并不是以它们上述的行为使它们变成了自我牺牲的象征。把它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的是那红色的尖嘴。据传说,当母鹈鹕找不到食物喂养它的小鹈鹕时,它便用红尖嘴刺入自己的胸,用自己血来喂养小鸟。早期的教会视此为基督为我们牺牲的象征,也期许我们能这样做。保罗在向以弗所教会的信徒告别时,即表现出这种自我牺牲的态度(徒20:24)。

    由于我们的原罪,我们的本性是贪婪,而非自我牺牲;但那是可以改变的。透过对耶稣的信,我们被饶恕了,而且我们的心也转变了。因此依靠居住在我们内心的圣灵,我们便可以实践自我牺牲的爱。

    天地万物都属我,

    皆献主前,不是报恩;

    如此奇妙深恩厚爱,

    献上身心方可报。

    没有什么比献上自己更能讨上帝喜悦。

    三月五日

    不只求结果

    “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上帝呼吁”。(诗84:2)

    那是美国国家祈祷日的前夜,一位基督徒领袖在电视上接受访问。访问者引述日渐恶化的道德危机,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好象是一个预先设定的陷阱。他问:“这是不是意味着上帝没有听到去年的祷告?”

    “不!”紧接着是睿智的回答,“上帝是至高无上和威严的,他有他作工的时间和方式,你必须接受这一点!”的确事实就是如此。

    许多人认为祷告只是请求和接受,但事实上祷告不仅只求结果,祷告是一种关系。最重要的是藉着祷告维持与上帝间的牢固关系。

    祷告是与我们所爱和愿意亲近的人对话,是与我们天上的父亲之间的沟通。请注意诗篇84篇的作者是如何渴望亲近上帝的:“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上帝呼吁”(2节)。当我们祷告时,我们的生命变得丰盛,因为我们与上帝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祷告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那重要的事实,就是当上帝的子女藉着祷告来亲近他时,他就亲近我们(雅4:80)。这就是我们日复一日,不住祷告的动力。

    走在基督的路上,

    祷告带给我们平安和能力,

    祷告让我们与上帝紧密联系,

    因此我们需要祷告。

    祷告是我们和最要好的朋友说话。

    三月六日

    最关键的事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2)

    当我年轻时,我花很多时间沉思一些神学问题,譬如为何罪会在一个完美圣洁的上帝所创造的世界里存在。我期盼当我长大成熟时,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我到了应该知道答案的年龄,但我却发觉对于这些问题,我比先前所知道的更有限。

    很久以后,我才体会到作为一个人的局限性,人的心灵与智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完全理解无限与永恒的上帝。同时我也学习到,重要的不在于懂得多少有关生命奥秘的知识,而在于将上帝所教导我们话付诸实践。当我如此做时,我将成为他心所喜悦的人。

    譬如,雅各书1章12至27节教导我们如何应付诱惑。我们看到抵御诱惑(12节)、为我们的行为负责(13-15节)、认知上帝的圣洁(13及17节)、从他那里领受恩赐(17节)、具有耐心(19节)、虚心听从他(21节)、拒绝污秽和邪恶(21节),这一切均会给我们带来的祝福。理解这些话语并不难,问题在于我们并未将“行道”(22节)视为我们最优先的事。如果我们都去做那最重要的事,我们会变成一群多么不同的人啊!

    上帝的旨意是

    我们每天应读他的话

    不仅为了知识

    更是为了爱和遵行。

    除非我们遵行圣经的话语,

    否则不算真正了解圣经。

    三月七日

    最大的欲望

    “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

    享乐主义者有句口号,“只要感觉不错,就去做”。他们把享乐当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虽然享乐本身没有错,但是它若不由上帝的灵来掌管,就必然会导致道德及属灵上的败坏。

    就拿人渴求肉体、情感及精神上的亲密关系为例,那本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我们都渴望也需要拥有亲密。不过,假设在婚姻中缺乏亲密,而在配偶之外寻求亲密,则会导致更多痛苦与伤害。人都希望寻求快乐、逃避痛苦。故我们很容易相信,如果我们觉得不错,就不可能出错。不过,就道德而言,感觉绝不是可以信赖的指标。

    因为我们都是有罪的人,我们需要一个超乎其它一切欲望的崇高欲望。当我们通过对基督的信仰,经历上帝的爱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便生出美好的事情——愿意因上帝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而去爱上帝、讨上帝喜悦。这样的欲望有的时候会消褪,特别是在其它的感情喧嚷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但是上帝总会在我们里面动工,“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当我们知道上帝总是为我们好,我们就会想为他的荣耀而活。

    你最大的欲望是什么呢?

    这个世界展现各式各样属罪的享乐

    引诱我们,

    但我们若愿意讨上帝的喜悦,

    就会得到生命中最伟大的宝藏。

    当你以上帝的喜悦为依归时,

    你可以做你想做的。

    三月八日

    高温精炼的钢铁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弗2:10)

    法兰克(Frank)爱好木雕,他有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满各式刀子及凿子。他最喜爱的是一把德国制全功能的雕刻刀。他曾经再三地用磨刀石磨它,它仍然拥有锋利的刀口。法兰克以怜爱的眼神望着他的雕刻刀说:“有一天当这刀口过薄无法再磨时,我将会很伤心。”

    就像所有可靠的雕刻工具一样,那把刀是由“高温冶炼的钢铁”制造而成的。为了制成这种耐用的金属,要把生铁放置在一个坩锅里,在那里以高温加热。一旦生铁带着熔化的亮光呈现白热化时,这白热化的金属就很精确地保持着合适的温度,直至变成高温精炼的钢铁为止。当钢铁冷却后,它既不会过软以至无法拥有锋利的刀口,也不会太硬以至于太脆而容易数以万计断碎。

    身为上帝手工品的基督徒,是藉着他的旨意来完成的。有时候他把我们放置在严酷考验的苦难中,彼得写到有关基督徒的信心,并且说那可能是“被火试验”(彼前1:7),那试验也许是以“百般的试炼”的形式来精炼我们的信心(6节)。

    假如你现在正处在严酷的考验中,且勿灰心丧志。上帝知道他在做什么,他曾经应许过要与你同在,并且在他强壮而充满慈爱的手中,帮助你成为有用的器皿。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

    这是上帝伟大的设计,

    我所走的每一步他都安排,

    都是为了神圣的目的。

    黄金为火所炼,人为逆境所炼。

    三月九日

    拯救

    “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赞美我们上帝的话。”(诗40:3)

    诗篇的作者告诉我们:上帝“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赞美我们上帝的话”。但这歌并非是轻轻松松地就临到他身上的,他做见证说:“他从祸坑里、从淤泥中把我拉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盘石上,使我脚步稳当。”(2节)

    我们不晓得这个“祸坑”是什么,也许它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或者是任意而行不合上帝心意的选择所造成的结果,不管情况如何,那处境都是很恐怖的。那地方有着不可言喻的孤独,如同死亡般地肃穆,并且他的脚找不到坚固的地方来站立。他无法靠自己爬出“泥沼”中,要靠上帝来拯救他。

    一位中国学者,在归信了基督之后,说了下面这个比喻:“有一个人掉进了黑暗的深渊里去,他试着自己爬出来却不能够。孔子经过,他看到那人在深渊里就说:‘可怜的家伙,假如他以前听我的话,他就永远不会掉进去。’然后就离去。佛祖经过,看到那人在深渊里就说:‘可怜的家伙,如果他能爬上这里来,我愿意帮助他。’他也离去了。后来,基督来到说:‘可怜的家伙!’他就跳下深渊,帮助他爬出来。”

    上帝把诗篇的作者从“祸坑”中拯救出来,并且使他口唱新歌,假如我们曾经经历过上帝把我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我们也一样可以唱那首新歌。

    他把我从泥沼中拉上来,

    他使我双脚稳立在盘石上,

    今**把一首歌注入我心,

    一首赞美之歌,哈利路亚!

    上帝拯救的曙光通常都是

    在试炼最黑暗的时刻里来到。

    三月十日

    我认识他

    “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提后1:12)

    当普林斯顿的大学者杰姆斯·亚力山大(AlexanderJames)在病危时,听到他太太引用提摩太后书1章12节时说:“我知道我与谁看法一致”,他于是很温和地指出她的错误,说她多加了一个“in”字。该经文应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他这样做表明了他对耶稣基督的人格和工作有准确的理解,也表明他对主有极深刻的了解。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他将之看作一道门槛,跨过它,他就会被引领到那位他热爱的,并且深切了解的天父面前。

    我曾当过牧师,曾多次与在死亡边缘的人一起谈话或祷告,我曾看到临危病人的各种情绪,有的极端恐惧死亡的到来,有的喜乐地期待死亡的到来。即使在基督徒中,我曾见过他们心态各不一样,有的能以胜利的心态面对死亡。一个信徒对死亡能表现出极大的信心,是因为他与耶稣有极亲密的个人关系,正像使徒保罗那样,他们可以诚恳地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我们可以从圣经中得知主的一切,并且可以与救主发展出一种亲密的关系。在祷告中表现对他的爱,顺服他的话。当我们学会跟从圣灵的引导时,他就会让我们的心灵明白,因此我们也会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我们可以从圣经中得知主的一切,并且可以与救主发展出一种亲密的关系。在祷告中表现对他的爱,顺服他的话。当我们学会跟从圣灵的引导时,他就会让我们的心灵明白,因此我们也会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惟我深知所信的是谁,

    并且也深信他实在是能

    保守我所信托他的

    都全备直到那日。

    信靠基督就能跨越那死亡的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