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一日
铁项圈
“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弗1:7)
一位在西非的宣教士尝试以班巴拉语来解释“救赎”的含意。于是他问他的非洲助手如何以当地语言来说明。助手答道:“上帝释放了我们的头。”“但这如何解释救赎呢?”困惑的宣教士问道。
助理告诉他,很多年前,他的祖先们被奴隶贩子抓起来,用铁链锁在一起,送到海岸边。每个囚犯的脖子上都戴了一个沉重的铁项圈。当奴隶们经过一个村庄时,部落的首领看到他的一个朋友也在囚犯当中,就以黄金、象牙、银或铜和奴隶贩子交易。这个囚犯被赎了回来,他的头这才可以从铁项圈中释放出来。
多么特别而形象的“救赎”例证啊!以弗所书1章7节说:“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从而赎回了我们被罪捆绑的自由。
耶稣是我们的救赎主,他将我们的头从罪的奴隶项圈中释放出来,使我们的生命得以自由。
已被救赎,
被羔羊的血救赎;
被他广阔无边的恩典救赎,
从此我们得享成为上帝儿女的自由。
基督在十字架上被举起,
使我们从罪中脱离出来。
六月十二日
敬拜的价值
“你们当尊崇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在他脚凳前下拜。他本为圣!”(诗99:5)
摩西在旷野中牧养他岳父的羊群时,被一幅奇异的景象所吸引。一丛荆棘正熊熊燃烧,但却没有被烧毁。当他走近前看这奇迹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出3:5)
约书亚也有类似的经验。当他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接近“耶和华军队的元帅”时,有人告诉他脱下脚上的鞋子,因为他所站之地是神圣的(书5:13-15)。
摩西和约书亚的经验生动地教导我们,神圣的上帝要求我们的崇敬敬畏。事实上,在基督里,他鼓励我们“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4:6),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经为我们开了路,所以我们能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面前。但是,我们绝不能以不敬的态度到上帝面前。我们的天父并非那“住在楼上的那位”,他是上帝,是那高高坐在宝座上的(赛6:1)。作为真正的上帝,他当然配得我们最高的崇拜,赞美和敬畏。
上帝配得我们敬拜,
他配得我们的赞美;
以感恩的心荣耀他,
我们要高声颂扬他。
真诚的崇拜承认敬拜上帝的真谛。
六月十三日
旅程
“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这人便为有福!”(诗84:5)
旅游丛书着眼于帮助读者到达目的地并尽情享受到达后的时光。但有一套名为“旅游艺术”的新丛书,则展现了旅游更深层的意义。“没有挑战的旅程毫无意义,”作者写到。“没有目标的人如同没有灵魂一般”。在他的书中,旅程与目的地同样重要。
我们是如此看待日常生活的吗?或者我们每日只顾疲于奔波,以至人生不外是一个漫长痛苦且无目标的过程。
诗篇84篇描述了一位从上帝获取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5节)的人。节庆之际往耶路撒冷朝圣时,古犹太人就有这样的经历。诗篇谈到他们在流泪谷找到泉源,因而力上加力,直到锡安(7节)。这是一幅描绘有目的地并且抵达目的地的旅程图画,也是一幅描绘旅程中充满喜乐的朴实图画。
圣经是基督徒的生命旅程指南。它鼓励我们尝试生活的旅程。当我们发现自己走在崎岖难途时,抗拒抱怨之外,不忘记自己的心旅目的地。从来不要把我们今天所走的路与明天要抵达的目的地分割开来。
他给我工作,使我在他那里得安息,
他给我力量来应付最艰辛的试验;
当我走在预备的恩典里,
我发现在上帝的步伐中,喜乐与我同行。
幸福并非只在天堂等待我们,
旅程中也充满喜乐。
六月十四日
献米为银
“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林后8:2)
印度米佐拉姆(Mizoram)省住着一群基督徒,他们发明了一个独特的方法来为主作工。当家庭主妇为家人做米饭时,只量出刚好够全家吃的米。
然后,做饭前她从这些米中抓出一把米,把米储存到星期日,带到教会和其他妇女带来的米加在一起。教会把米卖掉,将钱用来支持教会的事工。所购物品中包括一部电脑,用来协助米佐人将圣经翻译成他们的语言。
不富有的人易于自视寒酸,愧以给予。同样,路加福音21章的那个穷寡妇,看到富人将大量金钱放进圣殿的奉献箱时,也觉得自己的两个小钱实在不配作为奉献。
然而,上帝对奉献的心比奉献的数量更感兴趣。那就是为何耶稣说那寡妇比别人奉献更多的原因(3节)。我们能够诚实地说自己付出的是彻底的奉献吗?
我们给主的,
是由他的标准来衡量;
献上自己以及赞美的生命,
这些礼物才是最宝贵的。
衡量付出的真正准则是彻底的奉献。
六月十五日
花言巧语
“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多2:1)
一人用嘻笑的口吻解释雄辩这个词的意思。他说:“假如你把黑说成白,那是愚蠢。但你若声粗如牛,双拳击桌,台上四窜地把黑说成白是雄辩了!”
我们很快为人们的演说方式着迷,即使其信息有疑点。犹大警告我们要小心那些“花言巧语”的人(犹16节)。演讲的风格往往比内容更能打动听众。
使徒保罗指出,人们将会背弃纯正的道理而只接受那些顺耳舒心之言(提后4:3-4)。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圣经小心地分析及评估我们所听到的一切,即使这是由能言会道的讲员所教导的。我们绝不要为花言巧语所摆布,尤其在教会里,我们需要确定,教导自己圣经的老师“说的是真话,并不是谎言”(提前2:7)
切勿让那些“说虚空话欺哄人”的人迷惑你(多1:10)。雄辩绝非真理的替代品。
我们必须要小心那些
曲解并扭曲上帝话语的人;
他们可能使你激动时,
却把真理变为荒谬。
识别撒但的谎言,认明上帝的真理。
六月十六日
谁在掌管?
“凡被上帝的灵引导的,都是上帝的儿子。”(罗8:14)
按照天性,我们都有掌管自己世界的欲望。从婴孩起我们就追求独立自主,试图控制周围环境、未来及人们,要是可能的话甚至控制上帝。然而由于做不到,我们就变得沮丧,敌对和挑剔。
我们的这种控制欲望于自我溺爱。例如,当我们所爱的人生病时,我们通常希望他们赶紧康复,以便自己可以得到休息而不必为他们担心。问题的要点就在于我们疯狂地“爱”上了自己。
在罗马书8章里,使徒保罗称这个以自我欲望中心为“肉体”。按着本性,我们活着好像应该服从自己的肉体。保罗在12节里提醒我们:事实并非害怕。他提出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可以让上帝的灵来引导与掌管。我们也许害怕把生命的控制权交给上帝,其实不必如此。人的掌管束缚我们,而上帝的掌管却给我们自由;人的掌管但求眼前的成效;上帝的掌管允许一生的改变。
你是否“疯狂地爱上了”自己?何不把你生命的控制权移交给上帝,求他改变你并帮助你去爱他和他人。
爱自己而不自我溺爱,
爱自由而不自我放纵,
爱独立而不自我崇拜。
在基督的掌管之下才有真正的心灵自由。
六月十七日
众声合鸣
“上帝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林前12:18)
当我听到合唱团在歌唱时,深深为之感动。在合唱团里,有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各人不同的声部,和谐美妙无比,它使我的灵魂悸动。与之相比,那些单一的合唱似乎就黯然失色了。
每个跟随基督的人就像在合唱团里“唱着”不同的声部。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个性及能力。尽管如此,我们同心为他努力工作可以成为和谐的服事。有些基督徒可能不欣赏这种的和声,偏以符合自己的方式和程序而代之。他们要每一个人都按照他们的方式来唱。
虽然这种的结合可以产生某些有限的成果,但远远不及由不同风格,才赋和特性的个体一起和谐的歌唱那样令人满意。我们基督徒人生歌唱的主题曲就是主耶稣基督给予的爱和救赎。唯有同声合唱才能使这首优美的人生主题曲被我们的朋友、邻人所欣赏。
让我们在服事主耶稣基督时,不要担心旁人的“音符”与已不同。只要他们与圣经合声,我们就在同一合唱团里。
主啊,用你赐给我们的才干,帮助我们一起工作,
当我们在地上服事你时,
给予我们合一和谐的目标。
上帝呼吁他的子女合一,而不是划一。
六月十八日
省察自己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该1:7)
你多久前读过哈该书?如果你跟我一样,那就该有好一阵子了。那为何不花几分钟读读这卷只有38节的书呢?注意“省察”这个词,它在书中一共出现过四次(1:5,7;2:15,18)。
上帝透过哈该对从被掳归来的以色列人说话。他明确地说:“仔细想想看,你们吃不饱,穿不暖,亦不兴隆。我命令你们重建我的殿。当你们顺服时,我的祝福就会再度降临。
这样的信息也同样可以应用在我们身上。当万事都似乎出了差错时,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许应该是省察自己的行为。
我记得,我在大学的某一个学期,成绩急剧下降,并与同宿舍的人处不好。我被叫到系主任办公室。当我回到房间后,认真地思考了自己的处境。发现问题并不是出在学业或同宿舍的人,而在于我本身。当我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后,事情就开始改善。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当困难出现时,省察自己的行为是明智之举。就像哈该时代的人民一样,我们也许会发现自己的叛逆正阻碍着上帝的祝福。
许多问题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因为我们内心深处,
隐藏背叛、妒嫉、自私。
上帝面前省察,我们会更深地认识自己。
六月二十日
长大成人!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教导你们。”(来5:12)
当我们的孩子还是婴儿时,我和妻子喂他们吃流质食品。当他们大一些,我们就喂他们糊状软食物。他们长得可爱像婴儿食品罐上的胖娃娃一样。
现在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当他们回来探亲时,我妻子为他们准备肉类米饭之类的食物。因为他们都已长大了。
奶和婴儿食品适合于婴儿。随着成长,他们就应该吃固体食物了。灵性的成长也是同样道理。
基督徒的成熟就好比钢琴演奏家的成长。在某种意义上,当你开始弹第一首简单的曲子时,你已经在成为钢琴家的旅途中迈出了第一步。然而,要弹好琴,成为钢琴演奏家,则需要多年的练习。如果总是弹奏简易的乐曲,你永远也无法成为钢琴演奏家。
希伯来书的作者担心他的读者缺乏灵性的成长。他写道:“你们……本该作师傅……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来5:12)他勉励他们“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6:1)。
基督徒应该朝灵性成熟的道路继续迈进。我们必须尽情地吸收上帝的话语,并将学到的功课付诸实践。这是成长的唯一途径。
我愿更多效法耶稣,
领悟更多救主旨意;
恳求圣灵作我导师,
教我学习基督真理。
重生得救或许只需片刻,
灵性成熟却要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