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日
每日的祝福
“凡事谢恩。”(帖前5:18)
宣教士班哲明·魏尔在黎巴嫩被当作人质,在很凄惨的情况下囚禁了16个月。在他被释放后接受的第一次采访时,人们问他是如何度过那些无聊与绝望的日子的。他的回答令记者们相当意外,他只是说:“细细数算上帝给我的祝福。”记者们问:“祝福?”
“是的。”他解释说:“有些日子我可以去沐浴,有时候我的食物里有蔬菜,并且,我每天为我的家人对我的爱而深深感恩。”
我们明白为什么记者们感到惊讶。多数人很难持续地对那些使我们生活变得更愉快更舒服的一些普通事情献上感恩,比如,那些不匮乏的日常需要之供给,食物与住所的提供,朋友及家人的陪伴等等。更不幸的是,我们常常会忘记上帝救赎的奇妙恩典。
保罗与西拉,虽然他们被拷打,下到监里,他们仍然“唱诗赞美上帝”(徒16:25)。我们是否应该向他们及班哲明·魏尔学习,无论我们的处境是如何,都要数算我们得到的恩典。如此行,我们就有许多的理由来喜乐。
你担的十字架是否很重,
你是否为此焦虑不安?
细细数算你得的恩典吧!
所有的疑虑都会离去,
你就能天天欢喜歌唱。
细数得到的祝福,由衷地赞美上帝。
十月十二日
视力和记忆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3:13-14)
有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渐渐地丧失了记忆,经过检查,医师告诉他,动一次脑部手术,也许可以改变现状,恢复记忆。但是,由于手术很困难,也可能由于切断一条神经,双眼就会全瞎。
医师问他说:“你到底要什么,视力?还是记忆?”病人思索片刻后回答:“视力。因为我宁愿看见我往哪里去,这比只记得我曾去过哪里更重要。”
腓立比书第3章说,使徒保罗在灵性上作了同样的选择。对于过去。不管是成功或失败,荣耀或羞辱,他选择记忆。他最在乎的是盯住目标向前奔,好得着基督的赞许。
这种想法是成熟的基督徒的明显标志。使我们生命成长的是上帝作工的结果(腓3:13-15)。当然我们忘不了过去,但我们不必活在过去。我们所有的成就都来自上帝,所以我们心里充满感恩。当我们为罪忏悔时,罪就埋藏在深海中了。我们不要一再地把它挖掘出来。
你会怎样选择?要看见还是要记得?
向前向上规划你的路,
忘却失败力争奖赏,
以达到主的标竿为目标。
如果你不断往后看,你就不会有属灵的进步。
十月十三日
无误的食谱
“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彼后1:10)
如同大多数下厨的人一样,我有一份最爱的食谱。这份可以做出很棒的香蕉蛋糕的食谱是妈妈留给我的。如果完全照着指示做,包你错不了。我把食谱分送给朋友,他们多半也能做出好的蛋糕。但是也有个别人说这食谱不好。原来她们换了几种原料,结果自然不同。
使徒保罗给了我们基督徒如何生活的食谱。两个重大的要素是上帝所赐:一是神的大能(彼后1:3);另一是神的应许(彼后1:4)。只要我们把神的大能和应许彻底地融入我们的信仰和生活中,我们就会活得更像基督。
彼得列出信仰中的要素是: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弟兄的心,以及爱众人的心(彼后1:5-7)。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加了进去,我们不会结不出果子,在与主同行的路上也不会失足。任何把这些重要因素省略掉的人必然会失去基督徒的味道,散发不出基督的馨香之气。
不要擅自改变上帝所定的灵命食谱,并在出了差错时,怪他的食谱不好,而应该完全地遵照他的嘱咐去做。他的食谱必带来属灵的完美。
主啊!
您深厚的爱无限宽广,
日复一日我心趋向您,
更深的爱不断增长。
上帝的话语是灵命最好的食谱。
十月十四日
我错了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路6:42)
我们当中一些人很快就能挑出其他信徒的缺点。我们常常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或罪恶,而常在“鼓励”、“劝告”的名义下,毫不留情地指出主内弟兄姐妹的过错和缺点。
上述的情形使我想起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的一段经历:一天晚上,她在开车过街时,突然,有一部车紧急左转,差点撞到她的车。她按了喇叭,想让那位驾车人知道,由于他的漫不经心,差点造成一桩车祸。
几分钟后她停妥了车子,那部车子也开到了旁边,驾车人走下车来。他说:“下次你对别人按喇叭时,也许应当先检查自己的车头灯有没有打开。”一点不错,匆忙中她忘了打开车头灯。她当时相信错在别人,而不知其实错在自己。几乎造成车祸的人原来正是她自己。
我们也常常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易于批评别人的行为,指出他们的错误。耶稣则喜欢我们先检讨自己,而且很快地说:“我错了,请原谅。”
批评自己需要极大的勇气,
因为傲慢根深蒂固;
但上帝将给那些认错的人,
更多的祝福。
快快地检讨自己,慢慢地论断别人。
十月十五日
灵命杂记
“不住地祷告。”(帖前5:17)
我见到许多年轻的妈妈因没有足够的灵修生活而感到沮丧不已。“安静片刻”这字眼对她们来说,只不过是再次提醒她们自己读经、祷告及静默是那么的不足。
她们的处境使我想起孩子还小的时候,有位传道人分享她如何突破那困境的方法。她在屋内许多孩子摸不到的高处备有笔和纸,不管走到哪儿,只要有任何的感到、代祷事项、及涌上心头的圣经章节,她就马上记灵。等到晚上有空时,她就搜集今天所写的杂记成为她今天的灵修。由此可知,她是如何努力地以圣经的话语与灵命杂记来喂养她饥渴的灵命,当我开始试用她的方法时,每天的点点滴滴就成为我灵命成长最有功效的动力。
无论你是位工作繁重的母亲,或是工作负荷过重的人,我向你郑重推荐《灵命涂鸦》的灵修方式,盼望它不仅是你现在,更是你一生的习惯。养成这习惯,不仅使你与主更接近,也使你更加领会保罗所说的“不住地祷告”的真意(帖5:17)。
主啊,帮助我们日日与你同行,
使我们的内心能接收你的频道,
这样当试炼来临时,
我们仍能不住地读经祷告。
把握分秒寻求主,主必时时同在。
十月十六日
爱书人
“你的话极其精炼,所以你的仆人喜爱。”(诗119:140)
“藏书癖”泛指那些爱书者。我们大都乐意承认自己是个爱书的人,以读书为嗜好。如果爱书是你的一切,那么你最好问自己为什么这般爱书。奥古斯丁(西元354-430),这位早期的神学家,在他的“忏悔录”中提到,他也是个爱书人,但最后却发现他所爱的书对他益处不多。他说,“当我是罪的奴隶时,阅读或研读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那爱书又有什么益处?我对书爱不释手,却无法把握书中所传达的是不是真实或可信的。我背向光,埋首在书中,因而,我眼见光所照亮的事物,但内心却背向光。”直到他接触圣经,真理的亮光顿时充满他的心。
如今,印刷业使书籍唾手可得。书有娱乐性的,也有知识性的;其中,有许多是非常宝贵的资产。然而,一旦我们是“背向上帝话语的亮光,”那么,我们对真理仍是全然无知的。
不要只做个爱书人――更应喜爱上帝的话语。每一天以祷告的心来勤读他的话语。
圣经,灵命的泉源,
是我宝贵的礼物;
使我明了我来自何处,
更深知我是谁。
勤读圣经,就必成为“心眼明亮”的人。
十月十七日
疏或远?
“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来12:1)
有位前苏联海军指挥官,于第一次世界世界大战期间被派至伦敦受训。他在那里学会操纵苏联向英国购买的三艘充气飞艇。
训练的第一步是要先学会操纵热气球。当他第一次爬进吊舱时,他发现四周都是沙袋。热气球若要能起飞,需先将沙排出。沙排出愈多,热气球就飞得愈高。
这位指挥官将这个原理运用到他与上帝的关系,他说:“现在我身为基督徒,我知道当主不断地清除我内心的污秽时,我才能更接近主。”
希伯来书12章1节与约翰一书2章15节同样也指出了这个真理。属世的重担阻挡我们亲近主又拦阻我们爱主的心。使徒约翰也同时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同时又爱主又爱世界。不知你有多少次从经验中体会这个真理!
自私为罪所困、被属世羁绊,都将阻挡我们亲近主。然而,一旦我们卸下重担,就必体会亲近主的喜乐。
纵若撒但如狮吼叫,
我仍要过着属天的生活,
因信,我已听见那喜乐的声音,
就是众圣徒在天高歌。
与主有了距离,不妨想想是不是移动了方位。
十月十八日
莎士比亚的疏忽
“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诗34:1)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记载着:恩典如“春雨普降大地,施予那乐意给予与欢欣接受的人”。莎翁明白地指出恩典的赐福有二种:我们的善行能把祝福带给那位接受的人;而且,不只他得到祝福,我们自己也能从行善中得着益处,并经历马太福音5章7节所记载的:“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可惜的是莎翁遗漏了恩典还有一位受益者:每当我们以基督的爱来关怀时,上帝的名就得着称颂;我们以恩慈待人,他的名也被高举。
奇异的恩典,是圣经不变的真理。我们的主,上帝,并非没有情感的主。我们已做或未做的事,都将影响到主耶稣基督。我们的行为可带来喜悦,也可令他心伤。他喜悦我们能爱慕他的美善,然而当我们只图谋自己的益处时,他必心伤(箴11:20;13:15-16)。基督般的伶悯,所得祝福不仅流通于施与受者之间,更上达天父的心。怜恤人就是赞美的实践。
主是我永远的福分,
是我天家的主人,
我要一生一世赞美称颂
那完全不变的爱。
乐意为人献上己身,就必使上帝喜悦。
十月十九日
假冒为善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太6:1)
政论作家佩姬·若男在她所写的书《生命、自由与追求享乐》中,强调人不可貌相。她说:“人很难表里一致”。她以一位不道德的商人为例,如果人们能看清这人的真面目,“那么,就知道他会口含一把匕首坐到餐桌前。”从这人的穿着来看,他显然是个上流社会人士,但他却是一个彻底的伪君子。
主耶稣在世时,也称那些犹太人的领袖为“假冒为善”的人(太23:13-15)。主耶稣批评这些人都是“演员”。在古代的剧场,每个演员都需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当他们转换角色、改变身分时,他们仅需要换个面具戴上即可。这些宗教领袖,经常换戴不同的面具。他们一切的作为,都只是在博取大众的掌声,他们根本不敢也不愿面对内心深处的感受。
主耶稣教导我们,不要假冒为善,只遵行宗教的“仪文”,全都是做给人看(太6:1-6)。他又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3节)
人们不会因为带面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得着上帝的鼓励或奖赏。反而,上帝对那些敬拜他、肯关爱他人的人,必给予掌声与赏赐。
我们怕卸下面具,
因为深知里面是什么。
但要为主所用,
使人得福
我们必要先被主洁净。
一个虚假的人生,不会有真实的信心。
十月二十日
说话的艺术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西4:6)
法国政治家瑞克·刘(1585-1642)不仅以他的政治生涯闻名,而且也凭以礼待人而广为人知。有一次,有人向他申请一份自己明知得不到的工作。瑞克亲切耐心地接待了他,使他觉得,能够听到瑞克如此和蔼地表达他的看法,即使没有得到这份工作也是值得的。瑞克处事待人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在我刚结婚的头几年,我太太经常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我:说话时语气不要太武断。当我急切地想表达我的意见时,我多半会说得很大声和很激动。结果,看上去像是在发脾气,而事实上我一点也没有生气。
我不知道你的说话方式如何?我只知道身为一个基督徒,我们应该有一颗敏感的心,能细微地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心态。即使我们要表明我们坚定的立场,也不可出言不逊,傲慢无礼。因为我们心里有耶稣,当我们顺服于他的带领时,他的爱就会充分体现在我们的话语和说话方式中。
良言温和的传达,
能使人接纳;
喜乐的话和高兴的言词,
能使谦卑的心欢喜。
祝福和诅咒的差别,
往往不过是说话的方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