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一日
拿走与献上
“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16:33)
尽管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可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是这个“你们”之中的例外。但是,如果我一旦明白,苦难是天父为我们制定的生命计划中的一部分,那幺,当我们面对困境与难题时,就不致于感到意外和手足无措。
英国著名的布道家威廉·桑斯特(WilliamSangster1900-1960)有一次到医院去探访一个将要失明的女孩。尽管医生已想尽各种方法,但却无法挽救她的视力,女孩很伤心地说:“上帝要把我的视力拿走了。”桑斯特沉默了一会,然后充满怜恤地对她说:“不要让上帝拿走,把它还给他吧。”女孩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桑斯特解释道:“你试着这样祷告:‘亲爱的天父,如果我命中注定要失明,请你帮助我,让我愿意将它还给你’。”
若我们知道所爱的人将去世,或是自己会变成残废,让我们能有将这些当成爱的礼物还给上帝的心态。就如亚伯拉罕在摩利亚山献上爱子以撒,我们也当献上这样的祷告:父神,我不紧抓这些短暂属于我的人或丰盛的祝福不放,我感谢你将他们借给我,使我的生命充满美好与丰盛,现在我愿意毫无条件地还给你。
我不求天色常蓝常晴无雨,
只求我忧伤或喜乐,
主让我心咏唱赞美诗歌。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
一月十二日
可见的黑点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诗103:2)
有位传道人在讲道时,拿了一张白纸,在中间画了个黑点。然后他举起这张纸,问听众看见了什幺?有位听众立刻答道:“有个黑点。”
“没错,是个黑点,但还有其它的东西吗?”会场一片沉默。传道人再次问道,“除了黑点之外,还有别的吗?”听众不约而同地响应:“没有。”最后传道人说:“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你们竟没有看见这张纸。事实上,它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接着他话题一转,谈到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也常常因一些小挫折而心烦意乱,而忘了主给我们的无数恩典与祝福。我们被生命中的灾难抓住了视线,使我们对那些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这就和只看见黑点而忘了白纸一样。
基督徒的眼睛不是只盯着生活中的磨难,而是注视生命中的恩典!就像诗人所说的:“天天背负我们重担的主,就是拯救我们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诗68:19)
如果我们不断地赞美主,我们的视线就不致于被生命中的“小黑点”所蒙蔽。
困境无论大或小,
不要失望,因主必得胜;
不断数算恩典,
天使必保守安慰帮助你,
直到人生尽头。
要数算恩典,
不让生活中的苦难蒙蔽你灵魂的眼睛。
一月十三日
暗中服事
“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太6:1)
当我们暗中服事上帝,我们会得到双重的奖赏。不仅将来有一天上帝会“公开地”来奖赏我们(太6:4),而且当我们回忆时也会很愉快。
汤姆斯·拉·曼斯写道:“多年以前……我困坐在客厅里听音乐,当时我父亲正铲完雪走进来,他对我说:‘24小时以后,你连你现在听的是什幺音乐都不会记住,为什幺不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去做些在20年后你还能记得的事呢?我保证你将来每次回想这些事时,都会非常地愉快。’
“我问:‘那是什幺样的事?’他回答:‘布朗太太的走道上有好几英寸的雪,为什幺不走过去,在她不知晓的情况下把它铲干净呢?’
“我在那条走道上铲了约15分钟的雪,她从来不知道是谁为她做了这件事情。我父亲说对了,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但每当我回想起这段经历时,我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耶稣说,当我们为了得到人们的赞赏而行善时,这种赞赏就是对我们的奖励。但如果我们在暗地里服事上帝,那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种奖赏。
纵然别人没有觉察到我们,
也没看到我们今日如何服事上帝,
但身为耶稣的仆人,我们的工作
就是用各样方法来讨他喜悦。
寻求人们的掌声,就失去了上帝的赞赏。
一月十四日
赞美备忘录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他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诗147:3)
新年伊始,许多报章,杂志都注销一些在去年去世的著名人物的名单。有时当看到自己所敬仰的人物名列其中,往往会勾起我们内心的伤痛。
在过去一年里,另一份去世者的名单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底。那名单上的人物,可能是你的父亲、姐妹,也可能是你的朋友、邻居。我们心里充满了悲伤,漫漫岁月中,有什幺比失去炽爱的人更能让我们肝肠寸断呢?
这种刻骨铭心的伤痛与失落缠绕心中,似乎永无止境。这时我们能作些什幺呢?在诗篇147篇里,诗人明确地指出,唯有主能“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药物能让肉体的伤口立刻止痛,而痊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上帝也是以类似的方式来医治我们。
诗篇147篇能够帮助你我渡过那段悲伤的日子。该诗篇以“赞美主”来开始,也以“赞美主”结束,全篇不断地赞美主的大能与恩典。朋友,今天当你读这首诗时,何不试着写下一件你拥有的并能为此而赞美上帝的事,往后,每天加上一件值得赞美的事。上帝将会抚平你的创伤,你也将会有能力、越来越大声地赞美他!
无论晴天或阴雨,
无论未来日子如何,
主掌管一切,
你必不致忧虑。
赞美能医治心灵的创伤。
一月十五日
婚姻的屏障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太19:6)
有些人虽已结婚,却渴望挣脱婚姻的锁链。他们觉得“无论是贫穷或富足……唯有死亡才能使二人分离”的誓言太冒险了。有些极端“自由”的人主张婚姻制度已过时了!然而,一些研究证明,已婚者较健康且快乐。盖洛普民间调查也指出,百分之九十的美国人认为婚姻与家庭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每桩婚姻都有主精心设计的无形锁,一生的委身需要彼此的扶持与信心承诺。创世记2章18节主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我们必须认识到,主不单单是婚姻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使二人合而为一的那一位。婚姻应该由三个人组成――夫妻二人与耶稣基督。基督徒婚姻的根基建立在彼此不断的委身以荣耀主。
耶稣基督是你婚姻生活的第三者吗?他能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为夫妻关系注入稳定的力量,也能使摇摇欲坠的婚姻重新带来爱。你必须完全顺服,让上帝的话语带领你,使你明白如何让他成为你生命的根基。
主是婚姻的坚固盘石。
婚姻使二人合而为一,
顺服主的引领并让主的爱充满,
世上必无任何权势可使二人分离。
让主居首位,婚姻必地久天长。
一月十六日
寻求答案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好象明光照耀。”(腓2:14-15)
很多人以为基督徒只会唱反调,这是很不幸的。我们应当让人知道我们是积极的人,要推动良善正确的事。
一位报纸专栏作家就对这个问题评论说,我们已背离了救主的训示。他怀疑我们是否真的爱我们的仇敌?真的会为那些逼迫我们的人祷告?我们会给饥饿的人食物吗?我们会给赤身露体的人衣服穿吗?我们会去看望监狱里的犯人吗?(太5:44-45;25:34-36)
我们当中很多人为当今社会的堕落而深感不安,但我们通常抱怨多于行动。我们给人的印象是,我们憎恨那些不符合我们道德标准的人,而他们则把我们看作是自以为是的势利鬼。
这多幺不像主耶稣和他的首批门徒!他们虽然嫉恶如仇,但他们的重点还是放在展现基督大爱所包含的纯洁、同情、无私和谦卑。
成为一座真理的灯塔,实在要比只醉心于谴责他人的煽动者好。不要只是抱怨世界上的问题丛生,而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效法耶稣的榜样,去爱那些需要他的人们。
赐我同情,赐我温柔,
一如耶稣,一如耶稣,
周遭所需,令我感动,
属天怜悯,充满我心。
爱基督的人,就会爱迷失的人。
一月十七日
记得要遗忘
“爱是不计算人的恶。”(林前13:5)
别人伤害了我们,然后向我们道歉,我们说自己已宽恕了他们。然而,就像狗喜欢咬住骨头不放一样,我们很可能对所受到的侮辱仍念念不忘。
在哥林多前书13章5节中,保罗宣称爱是不计算人的恶。保罗运用会计学上的概念,犹如在记帐簿上记数字,爱正好相反,它不记录恶。爱是宽恕,什幺都不记在帐上。
你如果想记住什幺事,你会一再地复诵,孩子会复习、演员会背诵台词,你不断地复读一些名字,以便记住他们。但爱则刻意要忘记过去的伤害,把它们交给上帝。
据说有一位宗教领袖,他永不忘记别人对他的轻蔑与侮辱,这是他根本的弱点。他可能短时间内不计前嫌,但他给人的印象是始终不忘挖旧的疮疤。
反之,桑士特牧师在写圣诞卡时,一位朋友提到一个人的姓名,提醒他说:“难道你忘了他曾如何侮辱过你?”桑士特回答说:“是的,我记得,但我也记得要遗忘。”让我们学习他的榜样。
求主助我,仁慈宽恕,
百般罪恶,你皆饶恕,
求主赐我,如主之爱。
记得要宽恕,也记得要遗忘。
一月十八日
希望的目光
“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上帝。”(罗4:17)
冬天里的树,叶子全掉光了,但这些树并没有死。春天一到它们就会复生。
我们常因为过去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处在失望的心态下,认为环境“无望”了。我们可能因为看到友谊、婚姻、家庭中的冲突,就对自己说:“断绝关系,散了算了,反正没有希望了!”但上帝因着他的同在和大能,却要我们用希望的眼睛去看,我们不能使困境起死回生,但上帝能。
上帝许诺亚伯拉罕,他会生一个儿子,虽然他的妻子撒拉已过了生育的年龄,而他自己将近百岁的身体如同已死(罗4:19,来11:11-12)。但亚伯拉罕相信上帝,“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上帝……他(亚伯拉罕)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罗4:17-18)。
你今天看到了什幺样的绝望情况?不要相信你自己的判断,而应当祈求上帝给你信心的眼睛,用希望的目光去看。
主啊,
赐给我希望的眼睛,
让我在冬天里,
能看见春天里的勃勃生机。
希望像一座锚,固定在看不见的地方。
一月十九日
报复的灾祸
“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12:17)
几年以前,有人把烟吹到一个痛恨抽烟者的脸上,因此,该人发明了一种不抽烟者用以反击的东西,他将他的产品称为“报仇”。那是一种可以放在口袋里的喷雾罐,罐子内部装有恶臭的消毒剂。一旦遇上吸烟者,这个喷雾罐能喷出恶臭的气体,给吸烟者来个以毒攻毒。
许多人怨恨这种做法,有人取笑它,但仍然有人购买。制造商利用的是我们都有过的经历:如果我们不以牙还牙,我们就吃亏了。
对基督徒而言,如果我们如此反击任何人,是把自己的水准降到与那些得罪我们的人一样。这会令我们变得很脆弱,因为我们违反了信心和爱的原则。报复会暴露出我们低水准的本能,而不是信主之人所应有的良善之道。
上帝的话很清楚:以牙还牙绝不是答案,因为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12:19)。所以当有人触怒我们时,我们该如何?我们必须继续行善,让上帝以他的方式,在最完美的时候替我们伸冤。“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21节)
有人伤害你吗?
能为伤害你的人祷告吗?
能以德报怨吗?
求上帝帮助你显现他的大爱。
当人以恶待你,你以善回报,就是爱他。
一月二十日
为什么要祷告?
“你们要恒切祷告,在此警醒感恩。”(西4:2)
基督教信仰中最矛盾的情形之一就是,虽然上帝无所不知,但他却希望我们把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带到他面前,向他倾诉。他既然都知道,我们为什幺还要祷告呢?
如果你也有这种困惑,也许十九世纪的布道家叨雷能帮助你,他认为要祷告的理由如下:
因为有魔鬼的存在,祷告是上帝所指定用来抵抗魔鬼的方法(弗6:12-13,18)。
因为祷告是上帝让我们能向他求告的方法(路11:3-13;雅4:2)。
因为祷告是上帝特地要让我们“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的方式(来4:16)。
因为感恩的祷告是上帝让我们从焦虑中释放及得到“上帝所赐的平安”的方式(腓4:6-7)。
除了上述理由外,那就是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7节所提到的上帝的旨意是要我们“不住地祷告”,因为上帝“盼望”我们和他说话。这些都是要祷告的理由。是的,上帝的确是全知的,但他希望和我们交流,与我们倾谈。当我们在祷告寻求主的过程中,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就变得更亲密了,那就是我们为什幺要祷告的最重要的原因。
祷告是上帝赐给人的最大恩典,
借着祷告,上帝与人连结,
人更接近上帝。
我们最大的特权就是能和上帝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