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论安息日掐麦穗
2.法利赛人的质询,见太12:1-8注。
3-4.放在圣所金桌上的陈设饼,每安息日要换上新的,而旧的撤下后便给祭司作食物(见利24:5-9)。大卫及侍从违例吃陈设饼一事(见撒上21:1-6),表明照顾人的需要比墨守绳规更重要。
5.「人子主」:见可2:27-28注。
6:6-11.论安息日治病
6.「枯干」:指肌肉萎缩。
7.在文士的心目中,此病人显然无生命危险,耶稣若当天医治他,便算干犯安息日(参路13:14;约5:16注。)
9.见太12:11-12。文士和法利赛人因耶稣在安息日的救人善举而震忿,却不介意当天谋害耶稣。
6:12-16.挑选十二门徒
13.「使徒」:泛指那些被差派出外传信息的人,可用来称呼耶稣(来3:1)、巴拿巴和保罗(徒14:14);但于新约往往专指耶稣的十二门徒(太10:2;徒1:25-26)。十二这数目,见可3:14注。
14.「巴多罗买」、16.「雅的儿子犹大」、「加略」:见太10:1-4注。
15.「奋锐党」:为犹太人的一个党派,可能始自主后六年。主张绝对效忠律法,反对希律家系及罗马政权,在主后六十八至七十年间的革命占重要地位。
参考:十二门徒
6:17-49.平地上的讲道
这可能等于马太福音的登山宝训(太5:7),或是不同场合底下类似的讲道。
17.「推罗、西顿」:见太15:21注。
17-26.论福与祸
神对人最终的赏罚与今世人的价观念迥然不同,往往出人意表。
20.「贫穷的人」:即为神的缘故自甘淡薄的人,或自觉物质上,灵性上贫乏,而投靠神的人(参诗37:14;40:17;番3:11-12;太5:3)。
21.同样,「饥饿」与「哀哭」,重点不在肉身的境况,而在灵性上的自觉与表现(参太5:6,4)。
22.「你们的名」:参约1:12注。
24-26.只着重今世财富与享乐,并只求取悦世人的,将受神惩责。(参雅5:1-6)
27-36.论爱仇敌
27-30.人际关系上应有的表现──以善报恶。此处所引事例,重要的不是表面的遵从(参约18:23;徒23:2-5),而是内心的态度。
31.人际关上的金科玉律。
32-34.采世人标准的不配得神奖赏。
35-36.信徒行为须与「神子民」的身分相称。
35.「必作儿子」:即能反映天父的性情。
37-45.责人之先须有的自省
37-38.神会按信徒待人的态度对待他们
37.「论断」:见太5:1-2注。
38.「用十足下流的」:即「大量的、慷慨的」。「怀里」:指衣袋。
39-40.人所能施教的是受着本身条件所限制
41-42.在指责别人错处之前须醒悟自己的过错和弱点
43-45.人本身的好坏会形诸行为言语上
46-49.听道后行道的重要性
人行道与否,决定他灵命有否根基,并能否经历考验。
思想问题(第6章)
1.主耶稣为何以大卫的事迹答复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质询呢?你认为他们已明白了圣经吗?
2.文士和利赛人为什么对耶稣满怀敌意,甚至要找机会处治耶稣呢?今日,你是否墨守绳规呢?什么才是遵守律法的基础或依归呢?
3.主耶稣故意在安息日医治一个无生命危险的病人,目的是否在**摩西律法呢?参9;5:14;太23:2-7注。
4.十二门徒中前奋锐党人西门和前任税吏利未有完全不同的背景。什么事情能令他们团结在一起呢?
5.每个门徒都是一介平民,出身卑微。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高深教育,但主耶稣竟然拣选他们去担当极重的使命。主耶稣的把握在什么地方呢?
6.耶稣论及福音时颠倒了世人的价值观,如称贫穷的有福,有钱的有祸。其实祂要表达出什重点呢?今**是否按照主的价值观来看事物呢?
7.我国圣贤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认为这是基督徒的行为准则吗?试根据27-35节,综合基督徒应采的做人原则。这种生活的原动力是什么?
8.今日,谁是你的仇敌?你有没有为他「祷告」,善待他,甚至跟他走「第二里路」?
9.利赛人很强调以下四点:a.严格诠释律法,特别注重先贤解释过的律法条文;b.声明救恩或称义要在顺从律法这个大前提下,不可越轨;c.严格遵守宗教礼仪;d.认为不守律法的平民百姓不得在神面前称义。主耶稣在45节提出的原则与法利赛人的重点有何不同呢?
10.柏拉图说过:「没有反省的生活是虚渡的。」缺乏自省是今日信徒的属灵危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参41-42节。
11.教会挑选领袖时难免要衡量信徒;这样做与「论断人」有不同?主耶稣在此所强调的是什么呢?
12.根据46-49节这段,有什么比口头上顺从主更重要呢?祂十八世纪主教罗威廉说过:「除非我们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为神而活,否则,我们不配说我们已是为神而活。」今日,你除了领受主的教训之外,有没有「遵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