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3.祷告的教训
1-4.模范的祷告(主祷文)
既关乎神的荣耀(2),也顾及人肉身(3)与灵性的需要(4),见太6:9-13及注。
5-10
朋友之问「情词迫切的直求」会奏效,同样人向神持久的恳求会蒙垂听。
5-6.接待客旅太人极重视的美德(见罗12:13;来13:2)。
7.这人显然与家人同住一室,不想起来惊醒全家。
9.「祈求」、「寻找」、「叩门」:于原文都有持续的意思。
11-13.地上父亲会拿好东西给儿女,天父更乐意将圣灵赐给求祂的人。
11:14-23.耶稣和鬼王的关系
15.「别西卜」:指鬼王撒但(见太12:24注)
16.「从天神迹」:见可8:11注。
17-18.「靠鬼王赶鬼」的矛盾。
19.犹太人赶鬼的先例。
20-22.耶稣赶鬼的神迹表明祂有神的能力,并已胜过撒但(「壮士」)影显神的国度。
23.见太12:28-30注。
11:24-26.污鬼回来的比方
人如果只有短暂的道德改进而没有彻底让神的灵掌管,后果更可怜。另见太12:43-45注。
11:27-28.真正的福
参太12:50;可3:35。(参附注:耶稣的母亲马利亚)
11:29-32.耶稣责备求神迹的当代人
29.「求看神迹」:见可8:11注。
30.约拿在鱼肚中的神迹和预表作用,见太12:40及注。
31-32.旧约时代的一些外邦人、如亚述首都尼尼微的居民(见约拿书)、与远道而来的示巴女王(见王上10章;代下9章),尚且晓得把握机会悔改及追寻真理,但耶稣时代的犹太人,面对比约拿和所罗门更伟大的人(耶稣)和事物(天国信息),反顽梗不信,在末日审判时自然要祂定罪。
11:33-36.论心里的光
灯的作用是照亮四周,人的眼睛也是要了亮,使全身光明;同样在属灵的领域里,人的目光要专一于善事上,不让恶事蒙蔽自己。另见太6:22-23注。
11:37-54.谴责法利赛人和文士
38.「饭前不洗手」:见可7:3-5及注。
39-41.「里面」的清洁远比「外面」的洁净重要,见可7:14-23。
42-44.法利赛人的敬虔虚有其表
42.「有祸」:见太23:13注。「薄荷」:是一种调料品和药材;芸香也是一种药料。神原来只吩咐人从五谷、酒、油等出产中,捐上十分之一,但法利赛人为表示敬虔,连薄荷、芸香和菜也捐出十分之一。这件事本身不错,可惜法利赛人疏忽了爱神和爱人的事情。
43.「喜爱的安」:表明他们贪图虚名。
44.「不显坟墓」:使人沾染了他们的污秽而不自知。(参民19:16)
45-46.文士(律法师)的言行不一(见太23:2-4)。
47-51.当代的文士
不但默许祖宗逼害先知的作风,而且变本加厉,杀害神的儿子和使徒,所以要受加倍的惩罚。
51.「被杀在撒迦利亚」:大概是指代下24:20-22提到的撒迦利亚。亚伯的死记于创4:8;而代下是希伯来圣经最后的一卷、所以「从亚伯为止」,是指:从旧约圣经所载的头一宗谋杀案,至最后的一宗。
52.作为教师,文士误人误己(见太23:13注)。
思想问题(第11章)
1.十七世纪天主教主教撒勒说过:「尽心性的背诵主祷文胜过心意不诫的背诵百篇祷文。」你同意这种说治吗?为什么?
2.为什么主耶稣要在进入耶路撒冷城前教导门徒学习祈祷?和13节所说的赐下圣灵有何关系呢?
3.路加福音用了三节介绍主祷文,但却用了八节说明祈祷的态度和效力。从而观之,这处所要强调的是什么事情呢?你曾否反省自己祷告的态度呢。
4.主耶稣举出多项要点反驳他人对祂的指控。你可否一一找出来?参18,19,21,24及26节。
5.耶稣时代的犹太人相信污鬼夜里**,把疾病、癫痫、发热、疯癫等各种心态上和身体上的病状带给世人,至天亮才归回秘密的住处。犹太人认为它们是人类道德和灵性生活的大敌。祂你对鬼附有什么看法?今天,在科技昌明的社会里,魔鬼对人的控制有否不同形式?
6.被污鬼附身的人,既打扫干净又修饰好,何以竟遭来更恶的鬼?这对信徒有何警惕?参弗5:18。
7.何以见得主耶稣比所罗门和约拿更大?(参王上10:1;拿3:5)。
8.法利赛人和文士在对神,对人和对己方面犯了那些严重的罪?你有否重蹈法利赛人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