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序言
「太初有道」:指宇宙未被创造之前,「道」已存在,见串1。「道」:约翰福音只在这序言里如此称呼耶稣基督(17)。对希腊人来说,这字是指「思想」、它背后的「道理」「智慧」、表达出来的「话语」,以至宇宙间万物所本的「道」。旧约圣经则记载:神的「话」和智慧,远在未有世界之先就与神同在(箴8:22),是神藉以创造世界(创1:3,6;诗33:6;箴8:30)及向人启示神旨的媒介(诗107:20;147:15-18;赛55:10-11)。
1-2.道与神。未有世界以先道已存在,既与神同在,(彼此相交,互不混淆),却在本质上与神相同(参串3)。
3.道与创造,见串4。
4-5.道与生命
4上.有古卷作「凡被造的有生命在他(道)里面。」这生命不但是肉身的,更是永远的,属灵的(见3:15)。
5.「接受」:也可译作「明白」或「胜过」(见新译本、现代译本)。
6-9.「约翰」
本卷福音从不提及使徒约翰的名字,单单称呼施洗约翰为约翰。此处强调施洗约翰的次要地位,表明他的职事是为光作见证,使人相信(参1:31)。
9节也可译作:「这普照世人的真光来到世界上。」(参新译本)。光照亮全人类(见1:4注中“1”、“3”两方面,参雅1:17);不过人是否得益则视乎对光的反应(见8:12)。
10-13.世人的两种反应:抗拒抑或接受
11.「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或泛指「道」所创造的世界与世人,或特别指巴勒斯坦地与神的选民以色列人。
12.「名」:在犹太人看来,名字代表整个人,所以「信他名」是指信靠耶稣本人。
14-18.道的彰显
14.「住在中间」:直译是「在当中扎帐棚」,可能是引用旧约里神荣耀充满会幕的典故(出40:34-38)。「荣光」:是神同在的表征(出24:16)。
16-17.「恩典」、「真理」(或译作信实):参出34:6。旧约虽有提到神的恩典(如创6:8;出34:6;耶31:3),但在耶稣到来后,这先前的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18.「独生子」:有古卷作「独生神」(参现代译本)。虽然无人可目睹神的灵体,但祂在旧约时代也曾显现给人看(如创32:30;出24:9-10;士13:22;赛6:1;但7:9)。而在耶稣里,神活生生地显现出来(见约14:8-9)。
1:19-51.施洗约翰及他人的见证
19-28.施洗约翰向犹太人的见证
19.「见证」:此字略带法庭上作证的意味(参12:31-32「受审判」的用法)。这是贯彻整卷约翰福音的主题,参串7,5:36-39;8:13-18;19:35;21:24等。「犹太人」:在本书往往指对抗耶稣的宗教领袖,即符类福音提到的祭司长、文士、法利赛人等。
21.「以利亚」:犹太人根据玛4:5认为先知以利亚要在神审判大日来到以前再返人世。在此施洗约翰否认自己是昔日以利亚的再现。但就职事来说,耶稣曾以他为以利亚(见串25)。「那先知」:指申18:15所预言像摩西一样的先知。
23.引自赛40:3;参玛3:3;另见串27。
27.「解鞋带」:是奴隶替主人洗脚前的动作。
28.「约但河外」:即河的东面。
29-34.施洗约翰向门徒及听众的见证
29.「神的羔羊罪孽的」:取材自赛53:7里要担当众人罪孽的耶和华的仆人,与历史上、宗教礼仪上的逾越节羊羔(出12:3)。
35-51.首批门徒的被召及见证
(参太4:18-20;可1:16-18;路5:2-11)。
39.「申正」:原文是第十小时。按罗马人的计算,即早上十时;按犹太人的计算,则是下午四点钟。
41.「弥赛亚」:见太1:1注。
42.「矶法」:为亚兰语,「彼得」为希腊语,意思都是「盘石」(见太16:18-19)。
44.「伯赛大」:位于加利利海北部,约但河之东(见12:21)。
45.「拿但业」:可能是符类福音提到的巴多罗买。(太10:3;参约21:2)。
46.「拿撒勒」:见太2:22-23注,为加利利乡镇之一。
48.「无花果树底下」:是犹太人休憩、默想的好去处。
49.拿但业因耶稣对他的全知感到惊讶、信服。(参约2:24;4:29;6:64;13:1,11;16:30;18:4;21:17)「神的儿子」:在此可能指出耶稣的神性(参5:18),但也可能只是对弥赛亚的另一称号,因为接着的「以色列的王」显然反映犹太人对政治性弥赛亚的盼望。
51.「人子」:耶稣常用的自称。「神的使者身上」:正如昔日雅各的梦中,天梯连接天上与人间,天使在梯上上去下来(创28:10-17),同样,耶稣成为神与人之间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