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3.耶稣受试探
1.「旷野」:见1:80注。
2.「魔鬼」:见太4:1注。
3-11.三个试探的次序
反映从约但河西的旷野西行往上至耶路撒冷的地理进程。魔鬼引诱耶稣不理神的旨意,单运用自己「神子」的身分(见太3:17注),或借助魔鬼的能力,去满足自己的肚腹(3)、超越感(9)、与权力欲(7)。另外,魔鬼的试探也可能关乎耶稣的使命,怂恿祂先顾及百姓的肉身需要,继而施行奇迹招徕徒众,最终运用手称王霸。
耶稣对魔鬼的答复,均引自圣经(申6:13,16;8:3)。经文原来都论到昔日以色列人四十年飘流旷野的历史教训。
10-11.撒但在此是引用诗91:11-12,却歪曲了诗中信靠神、遵神旨意的心态。
13.「用完试探」:参约一2:16。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受魔鬼引诱而失败了(创3章),昔日以列人在旷野也多次跌倒了,但耶稣这「末后的亚当」(林前15:45)与真以色列(见约15:1注),却胜过了魔鬼的引诱,自始忠于神,至终不犯罪。
4:14-15.在加利利传道
「会堂」:各处犹太人于安息日用作崇拜、平常日子用作教育和处理公众事务的地方(参结14:1;徒16:13注)。
4:16-30.遭拿撒勒人厌弃
16.「安息日」:摩西律法所定每周的休息日,从星期五黄昏到星期六黄昏时分。其作用见出20:8-11;申5:12-15。会堂里的崇拜包括读经与讲道。
18-19.出自赛61:1-2及58:6,但在「报告禧年」后面略了「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神禧年」:指神赐人救恩的时代。这可能取材于律法所规定的禧年──贫穷人复得产业、欠债人得豁免,为奴者得自由的年日(见利25:8-17)。
20.「坐下」:犹太人是站着读经,坐下讲道。
21.耶稣在此暗示,所传的道和所行的神迹是弥赛亚纪元的标志。
23.「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西北岸,当时是蓬勃的市镇及交通要塞,见太4:13。「我们家乡里」:可见在此之前耶稣工作已有一段日子,并己行过不少神迹,这次访问可能等于太13:53-58;可6:1-6所载的一次。
25-27.神藉先知恩待外邦人的两个事例(见王上17章;王下5:1:-14)。
4:31-37.赶出污鬼
32.耶稣说话的权柄,见可1:22及注;祂赶鬼的能力,与此互相配合,表明祂独特的身分(见可1:27)。
35.「不要作声」:见可1:25注。
思想问题(第4章上)
1.这次试探中,魔鬼也曾引用圣经,但他运用圣经的方法有何不妥?参串8上下文。耶稣除引旧约经文胜过魔鬼,还依靠什么?见1,14节。
2.主耶稣在会堂中的宣讲和施洗约翰向百姓发出的宣讲(见第3章)有什么分别呢?祂引用以赛亚书61:1-2节,是要暗示什么呢?
3.主耶稣暗示祂的身分和使命时,是否知道自己将受更多的苦难?祂知道必遭同乡人的唾弃,但仍在自己长大的地方宣讲使命,岂不是自食其果?你从祂身上学会了什么属灵的功课?
4.主耶稣吩咐污鬼出来时,语气是怎样的?读完本段,你对耶稣的权柄有什么新的了解呢?
4:38-41.医治各种疾病
39.「热病」:为当时医学上的专门名词。「斥责」:暗示这病的背后有魔鬼的势力作崇。
40.从38节「出了会堂」看来,当天是安息日,所以病人的到来要待「日落」,亦即另一天开始之时(见可1:21注及32注;约5:10注及16注)。
41.「不许说话」:见可1:25注。
4:42-44.在加利利各城传道
「神国的福音」:见本章18-19及可1:15注。
思想问题(第4章下)
1.主耶稣一离了会堂,进入西门的家之后,人群需要的呼声不绝于耳,而主是不辞辛劳的医好他们。今天,你是否准备好,随时随地服务人群呢?
2.美国圣公会主教布洛克斯说过:「自由的基础、自由的结果都是服人群。」西门的岳母得了肉身的自由后,就立刻服事其他人,你从她身上学会什么属灵的功课呢?你是否时刻用神所赐的生命去服事其他生命呢?
3.在42-44节之中,主耶稣有两个「取」,两个「舍」,究竟主耶稣「取」了什么?「舍」了什么?今日,你在处理生活的「取」「舍」时,是否采用了适当,合神心意的准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