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0.耶稣和撒该
2.「税吏长」:可能是当地税局的首长。耶利哥位于交通要塞,且盛产农产品,所以税收丰富。
7.「他竟住宿」:见路3:12注;5:30注。
8.犹太拉比认为:把家产的五分之一分给穷人便已足够;人若敲诈了别人,只须偿还原数另加五分之一(参利6:5;民5:7)。撒该的宣布显出他已真心悔改。
9-10.虽然撒该一度活在罪恶中(失丧),但他仍是神选民的后裔(亚伯拉罕的子孙),是耶稣寻找拯救的对象。
19:11-27.十锭银子的比喻
11.众人以为耶稣要在耶路撒冷展开以神为本的弥赛亚国度。
12.取材自当日的政治背景:罗马帝国的藩王每每要亲往首都罗马,从皇帝那里领受统治权。在属灵的属面,耶稣也不是马上实现祂的王权,而在祂第二次再来之前,也是遭人敌对,也有工作要祂的信徒尽心履行。
17-19.王的赏赐是更多工作的机会。
22-23.太25:24-27注。
26.见太25:29注。
19:28-40.耶稣光荣地进耶路撒冷
29.「伯法其」,「伯大尼」:见可11:1注。
30.「从来没有人骑过」:见可11:2注。
31,34.「主要用它」:若参33节可知「主」并不是指驴驹的主人,而是指耶稣自己。
36.「把衣服铺在路上」:见可11:8注。耶稣骑驴驹的象征意义,见太21:4-5及注。
38.「在天上有和平」(参2:14):神已赐下使人与祂和好的救恩。「在至高荣光」:当因弥赛亚的到来而将荣耀归给神。(参太21:9「高高在上和散那」)
39-40.法利赛人不满门徒公然拥戴耶稣为弥赛亚(38),但耶稣却认可门徒的做法。
19:41-44.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
耶稣的到访本应是带来救恩的「眷顾日子」,但耶路撒冷居民抗拒耶稣,眼睛蒙蔽,不知这救恩的时机已变成了定罪的因由。
「你的仇敌在石头上」:预言耶路撒冷被敌人围困、政陷、屠杀(见太24:1-2及注;参附注:耶路撒冷的沦陷)。
19:45-48.耶稣洁净圣殿
45.「作买卖的人」:见太21:12注。
46.耶稣的话,见可11:17注。
思想问题(第19章)
1.你认为本章10节可否成为路加福音的钥句?试举例以说明之。
2.「十锭银子的比喻」对于今日信徒有什么教训呢?你如何使用神赐给你的一切?
3.本章26节主人所说的话是否很不公平?这比喻是否鼓励信徒以功德取悦于主?为什么?
4.你以为27节是否反映主对仇敌的暴戾性格?倘若不是,这话包含什么意思?
5.耶稣这次公开进入耶路撒冷的用意何在?比较亚9:9。祂想藉此告诉人祂要作怎样的王呢?对照启19:11。
6.主的吩咐(30-34)和门徒所遇见的事实完全相符,这对主的属性有什么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