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2.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特色
2-7.作为传授摩西律法的人(「坐在位上」),他们的话该受敬重。然而他们错在1).言行不一致;2).对摩西律法加上繁复的解释与细节,结果造成百姓难以负荷的重担;3).贪图别人的尊崇。「佩戴的经文」:犹太人根据出13:9,16与申6:8等经文,将写有经文的小羊皮卷置于小皮匣内,并于祈祷时把匣子系在手上与前额。「缒子」:缝在外袍的四角(见串6),使人常想及神的诫命。法利赛人故意把盛载经文的小皮匣弄宽,把祂子做长,使人注意他们的虔诚。
8-12.门徒应引以为监,谦卑共处。「拉比」、「父」、「师尊」:都是犹太人对律法教师(文士)的尊称。
23:13-36.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七祸
13.「有祸了」:包括「将受恶报」及「可悲可叹」这双重意思。文士和法利赛人对律法的解释与对耶稣的态度,使跟随他们的人无法遵从神的旨意及有分于神的国度。
15.被他们引导归顺犹太教的外邦人,错误更形严重,必要受永远刑罚(「作之子」)。
16-22.文士和法利赛人为帮助百姓背弃誓言而定下的原则,反映他们颠倒次序及藐视神的情形。
23-24.文士连调味与药用的菜蔬都献上十分一(见路11:42注),但却疏忽更重要的内在敬虔(见弥6:8),就如喝水时泸出微细的昆虫,却吞下庞大的骆驼。
25-26.他们只着重仪文上的洁净(见可7:4);却任凭内心污秽不洁。
27-28.「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并使路人不致走近沾染死人的污秽(利21:1;民19:16),但内里却污秽不堪,成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最佳写照。
29-36
文士和法利赛人秉承了祖宗的做法,同样逼害神差来的先知。
34.「我差这里来」:耶稣在此可能是引用旧约中耶和华神所说的话(参代下36:15-16),或是以神的智慧自居(见路11:49)。如是后者,「先知并文士」,便是指耶稣的门徒。(参10:41;13:52;串28-30)
35-36.见路11:51注。
23:37-39.耶稣为耶路撒冷哀恸
「多次」:表明耶稣曾多次探访耶路撒冷。(见约2:13;5:1;7:10等)「你们荒场」:预言神撇弃耶城和圣殿(见24:2)。「从今称颂的」:预言耶稣离开世上(「不得见我」),以及祂第二次来时犹太人承认祂为弥赛亚(参21:9注)的情形。
思想问题(第23章)
1.法利赛人灵性问题的症结在那里(23:3-6)?耶稣有什么积极的教导?
2.你有否因为自己过人的敬虔或对圣经的认识而沾沾自喜?你在哪方面有假冒为善的情形?
3.在教会里追求名誉地位合乎圣经的教训吗?参23:8-12。
4.为什么以色列人祖先所犯的罪现在归到当代人身上(23:36)?
5.根据23:37-39,耶路撒冷沦为荒场是谁之过?耶路撒冷被毁与世界末日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