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1.耶稣召四门徒
1.「革尼撒勒湖」:即加利利海(见太4:18;约6:1注)。
3.西门彼得原已认识耶稣(见约1:35-42),但仍操打鱼故业。
5.「整夜劳力」:在深水处下大网捕鱼的好时候通常是夜间,不是白天。
8.西门认识到耶稣的神圣大能,顿觉自己罪孽深重、无地自容。
10.「从今得人」:就是将人带进神的国度(参太13:47-50)。
本段跟太4:18-22(同可1:16-20),可能是记载同一件事,但较为详细。
5:12-16.医治麻疯病人
患此病者的惨况,见路17:12注。
14.「你切不可告诉人」:见可1:25注。「只要去礼物」:麻疯病者痊愈后须有祭司验明,以及献上祭物,始能回复正常生活(利14:2-32)。「对众人作证据」:证明病者己痊愈,可恢复与人交往,亦证明病人与耶稣都遵守律法条例。
5:17-26.治好瘫子
17.「有一天」:根据太9:1和可2:1,这神迹是在耶稣返回迦百农之时,于一所房子内发生。「法利赛人」:见太3:7注;本章30注。「教法师」:就是文士(见太2:4注)。
19.「上了从瓦间」:见可2:4注。
23-24.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宣布某人的罪获神赦免容易,因无从对证;但叫瘫子起来这话则不容易,因为结果如何是有目共睹的。耶稣在此藉医治瘫子的神迹,表明祂有神的权柄,能赦免人罪。「人子」:见可2:10注。
5:27-32.呼召利未
27.「税吏」:见路3:12注。「利未」:为十二门徒之一,亦名马太(见太9:9;串9)。「坐在税关上」:见可2:14注。
30.属于法利赛(意即「分别开来者」)这派别的人,严守摩西律法及口头遗传下来的规条;他们看那些不如此遵守者为「罪人」,并认为要尽量与他们隔开,免沾污秽(参7:34;15:1-2)。
31-32.见可2:17注。
5:33-39.论禁食的问题
33.有关禁食的规定及当日情形,见太9:14注,
34-35.「禁食」是自我降卑和哀伤的表现。当耶稣和门徒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应当欢喜快乐而不是禁食。但当耶稣离开他们(新郎被带走)之时,禁食是合宜的表现。「那**禁食」:耶稣升天后,初期教会确有禁食祷告的做法(见徒13:2;14:23等)。
36.这与马太和马可所记的比喻稍为不同,但「新旧难合」的重点却一样(与下文37-38,同见可2:21-22注)。
39.表示耶稣所带来的新启示,不被热中传流仪文主义(「陈酒」)的人所接受。
思想问题(第5章)
1.人群拥挤耶稣,主要是为了什么?参15节。今日是什么吸引你到神的面前呢?你比这群人强吗?
2.西门彼得为什么肯再次下网呢?假若你是他,你会否下网呢?今日,你的信心是依赖神应许的话?抑或单看处境而定?
3.约翰卫斯理说过:「我们的社会,是由在死荫幽谷中漫无目的人组成的,他们不属基督的教会。」昔日主耶稣在会堂之外向百姓讲道,又医治为社会所鄙弃的麻疯病人,这样做表明了什么重要的真理?
4.有人认为瘫子得医治的事例中,有两个关键:第一、抬他的人和他本人都相信耶稣有能力医治瘫子;第二、他们采取行动把瘫子肉身最大的需要带到耶稣面前。你遭遇困难时是否相信神,把心底最大的需要向神禀明呢?
5.有人说,西门彼得因看到耶稣的神圣权柄而跟随主;利未则看到神的赦免而跟随主。你同意吗?
6.利未为何大摆筵席并邀请他的同僚来赴宴?有人说:「没有人是孤单一人上天堂的。」你同意吗?